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庆典中,电影《决胜时刻》为节日的北京平添了热烈而喜庆的气氛。作品通过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激荡人心的故事,把人们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人们倍感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真诚地热爱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军队、热爱我们的人民,也更加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宏大叙事作品,怎样写出新意来?怎么提升作品品质?这是摆在作家艺术家面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领袖人物形象塑造是关键,其核心是艺术形态的领袖人物怎么完成由形似到神似的转变。
苏联在列宁逝世以后,对列宁的银幕形象塑造一直摸索了15年,直到1939年电影《列宁在1918》的问世,才真正完成了一个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的列宁形象。演员古月最初饰演毛泽东,只是形似的探索阶段。到了唐国强在《长征》中对毛泽东形象的塑造,才真正完成了由形似到神似的艺术再现。其实,在《决胜时刻》中,不论是扮演毛泽东的唐国强,还是扮演周恩来的刘劲,对领袖人物的塑造都有新的跨越:那就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努力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心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极力避免人物形象的碎片化。影片中,毛泽东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领袖的睿智和胆魄、战略家的特有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大战役之后的国共和谈,是和平解决中国命运和民族前途问题的最后一线希望。和谈破裂,则归于国民党反动派希望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的破产。在表现国共和谈的画面中,国民党和谈代表团首席代表张治中席间忽然冒出一句话:“国共之争是兄弟之争嘛!”周恩来当即拍案而起,严正怒斥:“这是革命与反革命之争嘛!你们难道像兄弟一样对待我们吗?你们国民党从1927年算起,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这笔账人民是要清算的!”
这是有据可查的历史,也是第一次如此真实地再现于银幕。周恩来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真正反映了国共两党斗争的实质。像这样的细节和对话,是这部电影最能引发人们思考的部分。
电影《决胜时刻》把普通小人物的命运与重大题材叙事有机地融为一体。作品在紧张刺激的反特战、百万雄师过大江、与国民党唇枪舌剑的谈判等一系列宏大事件中,非常巧妙地植入了毛泽东的警卫队长陈有富、16岁的小卫士田二桥以及新华电台播音员孟予这3个青年人的故事。他们与毛泽东互动的细节,给整部作品增色不少。其中,毛泽东为警卫队长陈有富和播音员孟予的恋爱牵线搭桥的情节,毛泽东批准田二桥回乡探亲的片段,以及毛泽东看着田二桥带血的遗书潸然泪下的画面,都使作品产生了非常强烈的震撼力。
如何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中挖掘领袖人物的丰富情感,如何表现领袖人物与人民之间水乳交融的情感关系,《决胜时刻》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当然,这部影片也不是尽善尽美。比如关于毛岸英这个人物,缺少必要的故事细节;任弼时小提琴独奏可以不用西洋音乐,等等。但《决胜时刻》依然称得上是一部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也将成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