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说出战士的心里话


■赵广砚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词作家石顺义在《说句心里话》这首歌词中,很好地体现了当代军人内心的刚与柔,架起了军人与亲人交心对话的桥梁,表达了为大家舍小家的博大情怀,使军人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谁知晓,这首歌词看似偶得之作,实则是石顺义内心酝酿多年的作品。

自从1979年调入空政文工团后,石顺义一直尝试对当代军人的责任和担当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开拓,努力对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与梦想渴望进行深入地发掘与表现。他说,自己当兵之初,每次想家的时候都想哭。然而,指导员问战士们是否想家时,大家都斩钉截铁地大声回答:“不想!”连问了好几遍,终于有名小战士怯怯地说:“想家。”

石顺义当过战士、班长、排长,熟悉基层连队的生活,了解普通官兵的内心世界,为他的歌词创作打下坚实根基。《说句心里话》这首歌,扎根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试图通过最质朴、最真实、最深情的话语,说出战士们的心里话。

1987年,阎维文在全军第五届文艺汇演上首唱由石顺义作词、士心作曲的《说句心里话》。30多年来,这首歌伴随阎维文去过无数座军营和边防哨卡。2011年3月,阎维文去南沙群岛慰问演出。在那里,有两件事让他终生难忘:一次是他在永暑礁为一名正在执勤、不能观看演出的战士唱歌,当唱到“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时,这名战友紧握钢枪,黝黑的脸上挂满泪水。还有一天夜晚,阎维文和慰问团成员刚刚回到舰上,准备休息。这时,附近东海舰队的战友们听说阎维文等老师都在,迅速将舰艇靠了过来。慰问团立刻决定,为战友们加演一场。对面的探照灯照向阎维文,慰问团的高音喇叭冲着对面的船舷。那一夜,两艘军舰在此起彼伏的颠簸当中,“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的歌声和战友们忘情的呼喊声响彻茫茫夜空,成了阎维文珍藏的回忆。

石顺义的歌词源自他灵魂的律动,文字便是他情感的韵脚。无论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作词石顺义、作曲孟庆云),还是“风平浪静的时候,你不会认识我”(《军人本色》作词石顺义、作曲桑楠);无论是“老祖宗留下一句话,家和万事兴”(《家和万事兴》作词石顺义、作曲刘青),还是“金杯银杯不如咱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咱老百姓的夸奖”(《口碑》作词石顺义,作曲杨青山),这些看似朴实直白的词句,渗透着一个词作家的深厚功底,触及听众的柔软内心和精神高地。时代变了,但人有不变的品质,心灵有不变的跳动,情感有不变的温度。石顺义适应人民欣赏需求,使得那些朴实无华、充满泥土馨香的作品,拥有了众多听众,这皆缘于他在作品中注入了真情。已故作曲家士心曾言,石顺义笔下所流露出的是心里话、真情话,它表达了广大指战员朴素而崇高的内心世界。

石顺义的文学生涯始于写诗。“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这句诗坛泰斗臧克家先生的亲笔手书,多年来一直悬挂在石顺义家的客厅,被他奉为座右铭。他说,歌词是用诗心去吻合音乐,用真情去拥抱生活。歌词创作要依生活行文、靠感情造句,凭玩弄语言游戏、搭文字积木,靠几招花拳绣腿以掩饰生活的贫乏,终究是不可取的。一首歌能否唱响,要看音乐;能不能跨越时代长久流传,关键在于歌词是否有“根”,要有感而发,不能写无病呻吟的东西。石顺义的作品之所以有生命力,盖缘于他深深地扎根在军营这片土壤。只有熔炼军人情感、汲取军人气概,才能写出无愧于军队、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石顺义不善言谈,不凑热闹,不爱上镜头,一辈子就信奉脚踏实地、少说多干。天道酬勤,更酬真诚。从1973年发表作品至今,著有《太阳的手》《我是一棵树》《石顺义歌词选》等多部歌词集,歌词1000余首,小说、散文、歌剧剧本30余篇(部),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军内外奖项。作为一名军旅文艺工作者,石顺义为人民军队特别是身处的飞翔军种写下很多歌曲。《我们的天空》《空军人》《空降兵进行曲》《机场的小路》等,经久传唱。在他的歌词中,总是体现着浓浓的兵味,流露出对战士的一片深情。诸如“有一群人,是男人中挑选出的男人”(《空军人》作词石顺义、作曲沈丹),“憨憨地一笑多少情意,你就像一片泥土沉默不语”(《我的士兵兄弟》作词石顺义、作曲臧云飞),“春色更浓,军衣更绿,小雨把我和春天溶在一起”(《唰啦啦下起小雨》作词石顺义、作曲士心)等,俯拾皆是。

一个民族需要英雄精神的引领,英雄品质需要歌颂、尊崇和铭记。曾经有人认为,和平年代,流血牺牲相对少了,英雄也距离人们越来越远了,甚至很多年轻人盲目追星。作为军人的石顺义看在眼里,忧在心中,写下了“白鸽飞舞的年代,你不会认识我,我的名字没有明星们显赫。硝烟散尽的日子,你不会留心我,我的故事或许会被歌声淹没”。他没有停止思考,而是执着地追寻英雄品质,继而才有“你不认识我,我也不寂寞。你不熟悉我,我也还是我。假如一天风雨来,风雨中会显出我军人的本色”(《军人本色》)等句子。奇思妙想,小切口中他做出了大文章。近几年,喜欢听《军人本色》的人越来越多,网络点击率节节攀升。英雄不仅是普通百姓的向往与敬仰,更是众多军人的进行曲,激励着他们不断向前。这是一种呼唤,更是一种情怀。

“创作任何一部作品,都要从小角度进入,但是要落在大主题上。”石顺义说,主旋律也要有人性的情怀,越是通过个人情感写到国家,越会让人觉得真实。好的作品是迸出来的,不是挤出来的,有感而发的作品才有成功的可能。说起《父老乡亲》的创作,他至今激动不已。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晚上,石顺义下班回家,妻子说有个陌生人捎来了几斤绿豆小米,连杯水都没喝就走了,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留下。来人只说这是家乡的特产,养人。望着那打满补丁的粗布口袋,石顺义明白了,这是某个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却被自己淡忘了的乡亲送来的。

石顺义从小生长在农村,老百姓那勤劳善良、朴实憨厚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在那个物质生活极端贫乏的年代,留下了很多温暖的记忆。入伍后,部队也一直驻守农村。他们当时从河北移防至山西,刚开始没有营房,一个连队住在一个村庄,一个班住在一户老乡家中。野营路上,乡亲们把烧好火炕的房子让给部队,把家中仅有的几斤白面给战士们包水饺。一次,石顺义得了一场大病,大妈像慈母般守候在他身旁,为了给他补身体,还杀了家里正在下蛋的老母鸡熬汤。

石顺义说:“当年是乡亲们用无私的爱养育了我们,无论身份如何变换,都不能忘记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普通农民和平凡百姓。以此引申,由小到大,我们党、我们这支军队、我们这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都不能忘记生命和生存的根本。”在构思《父老乡亲》歌词的过程中,每当想到这些,泪水便会从他的眼眶悄然洒落。那些往事中有他成长的脚印,也有他泪光点亮的亲情。于是,一串串真挚的词语从心间缓缓流淌:“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

王锡仁看到这首歌词后赞叹不已,这位以写歌剧《红珊瑚》而闻名乐坛的老作曲家,为歌词中所蕴含的那种深厚的乡土情怀所感动。他从这首神形俱佳的歌词中看到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听到了亲人遥远的呼唤,想到了父老乡亲们对自己的种种恩情,一种强烈的感情共鸣使他们二人的词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为有爱才有情,因为有情才有歌。石顺义说,他相信这首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作品能感动自己,也一定能感动别人。这部作品语言形式平易、亲切,思想内涵质朴、厚重,多年来广为传唱。尤其是歌词末尾的那句点睛之笔“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更是表达出亿万人内心真挚的情愫。

战士自有战士的情,战士自有战士的爱,踏踏实实地说出战士的心里话,是石顺义对自己一贯的要求。这些年,石顺义说不清自己得到多少荣誉和奖励,然而,他把那厚厚的一叠获奖证书压在箱底,把战士的挚爱藏在心灵深处。有一次,他到某部体验生活,正在操课休息的战士得知他就是《说句心里话》的作者时,纷纷朝他围拢过来。有人掏出手绢请他签字,有人伸出手臂拉他合影……他珍视战士们的这份真情,他说,这是自己荣获的最高荣誉。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刚满70周岁的石顺义说:“一个作家要坐得住,不浮躁,才能努力去创作习主席讲的‘高峰之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还要再写70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