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俄战略博弈持续加剧背景下,美国、俄罗斯和北约欧洲成员国近期不约而同举行大规模核演习,展示强大军力和战略威慑能力,为地区安全局势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
三方军演神同步
据美媒报道,10月18日,美军战略司令部与北美防空司令部和美军北方司令部一道,举行“年度指挥与控制演习”“环球雷霆”演习和“警惕之盾-20”演习。上述演习旨在“评估美军战略司令部所有任务区域的战备情况,以及联合和野战训练的准备情况,重点是核战备情况”。其中,“环球雷霆”军演为美军战略核力量年度例行军演,通常会动用美军战略司令部所属战略打击力量和部分美国盟友军队力量,旨在评估部队联合作战能力。
在美国宣布举行系列核演习的同时,俄罗斯21日也高调宣称,俄军“雷霆-2019”战略核演习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俄国防部发表公告称:“演习期间拟定的各项导弹发射任务都得到执行,发射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都击中预定目标,导弹各项性能也都得到验证。”“雷霆-2019”战略核力量演习15日至17日在俄多地举行,共动用1.2万名军人、5艘核潜艇、105架飞机、213套战略火箭军发射装置。俄军在此次演习中测试了包括“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西涅瓦”潜射弹道导弹、“口径”巡航导弹和“伊斯坎德尔-K”弹道导弹在内的诸多战略和战术打击兵器。
在美俄两国高调军演的同时,北约欧洲成员国也不甘寂寞。据德国媒体报道,北约多国近期举行了名为“坚定正午”的核战争模拟演习。据悉,演习地点为德国西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地区的布歇尔空军基地,该基地据称储存了约20枚美军B61核炸弹,参演力量包括德国联邦国防军第33战斗机中队(装备“狂风”战斗机)等。演习期间,“狂风”战斗机演练了运送B61核弹的作战流程。
互秀肌肉意味浓
结合当前动向和历史情况看,美俄欧此次扎堆开展核演习绝非偶然,体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军事对抗不断升温。
一是时间选择耐人寻味。虽然美俄欧此次举行的系列核力量演习均为年度例行演习,但在时间选择上暗藏玄机。俄“雷霆”系列演习被誉为战略核力量的“年终考核”,时间大致为每年10月,今年的考核成绩基本可评定为“优秀”。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和欧洲选择在俄军演习结束后第二天举行大规模核演习,旨在“对冲”俄军演的成效。这在以前也有过先例,美军2017年“环球雷霆”演习,就选在俄军战略核力量大规模军演结束后第二天进行。
二是演练课目紧贴实战。在上述核演练中,俄军演习的重点是陆基核力量的机动发射和海基核力量的隐蔽发射能力,体现了俄军“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更趋机动灵活的作战运用。美军演习的重点是核部队战备状态检验,旨在纠治美军核部队近年来战备状态松弛的问题。北约欧洲成员国军演的重点是B61核炸弹的实战运用,旨在为下步B61-12新型核弹的作战运用积累经验,进一步探索战术核武器在常规冲突中的作战运用。
三是战略威慑意味浓厚。俄军此次演习投入兵力和参演装备众多,为近年来罕见,向西方发出强烈核威慑信号,也体现了核武器在俄国家安全中不可动摇的地位。美国和北约欧洲成员国的演习同步开展、东西策应,展示美国及其盟友强大的战略预警能力和灵活的核反击能力,旨在回击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外媒认为,通过不断提升军演规模和强度来展示强大威慑能力,已成为美俄两国战略博弈的“新常态”。
核安全前景黯淡
伴随美国相继退出《反导条约》和《中导条约》,美俄战略稳定的三大支柱仅剩《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从美俄欧此次演习的规模和强度不难看出,在结构性矛盾难以消弭、核军控机制名存实亡背景下,美俄在核力量建设方面步子越迈越大,在核武器实战运用方面门槛越降越低。展望未来,伴随美俄战略博弈的深入推进,全球核安全前景不容乐观。
一方面,核威慑之“矛”将愈发锋利。下一步,美国将以新版《核态势审查报告》为基本遵循,大力推进战略核力量现代化和战术核力量实战运用,着力打造更为精干、多元、实用的核武库,同时或将以退出《中导条约》为契机,尝试推动研发中程核导弹和高超声速核武器。俄罗斯则着眼国内经济下滑和欧洲方向常规军力不足的现实,大力推动“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更新换代和新型威慑兵器研发工作,加快更高当量、更快速度、更强机动、更为隐蔽核武器的实战部署,维持对美国和北约欧洲成员国的战略威慑能力。
另一方面,核军控之“盾”将更加脆弱。在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外界普遍预测,“当前全球爆发核战争的风险明显高于过去30年”。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续约问题上,美国特朗普政府态度消极,俄罗斯也曾公开表示对2021年后与美国续约“不抱太大希望”。未来,在现行军控机制渐趋瓦解、新军控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全球核安全风险或将进一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