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正,敬礼!”10月14日,中缅边境怒江段31号界碑前,中士王健完成了他向界碑的第101次敬礼。
这个充满仪式感的动作源于王健对爷爷的承诺。
王健是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十八连五班班长,山西高平人。王健的爷爷王运生是一名抗战老兵,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虽然随军南征北战,但遗憾的是,没能到祖国的边防线上走一走、看一看界碑。2005年6月,王运生病逝,帮爷爷实现走边防的愿望便在王健心中扎下了根。
2011年10月,正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大一的王健,怀揣着从军梦想来到祖国西南边陲的某边防连。离家前的那晚,父亲特意拿出爷爷珍藏多年的军装给他穿上,无言的举动让王健很受触动,使他更加坚定了戍守边关的决心。王健在心底里许下承诺—以后巡逻时,每到一处界碑都要向爷爷“汇报”,把今日边关风貌讲给已逝的爷爷听。
下到新兵连,王健被分到尖刀排。2012年10月,连队组织对防区32号界碑巡逻,计划选拔两名体能优秀的新战士参与。32号界碑是防区内最艰难的巡逻点之一,往返需要4天3夜,沿途要通过原始森林、蚂蟥区、沼泽地、雪山等重重难关。
为争取早日踏上巡逻路,王健每天坚持高强度的体能训练。9月底,在上级对全连新战士的体能考核中,王健和战友林世杰五公里武装越野成绩名列前茅,率先成为巡逻32号界碑的新战士。
冬季的怒江冰封雪裹,绵延数十公里,宛如一条玉带将32号界碑环绕起来。战士们背着装具,深一脚浅一脚地蹚过没膝的积雪,中途还要穿越高黎贡山原始森林。克服重重困难,王健终于站在了界碑前,他郑重地向界碑敬了一个军礼,并用毛巾一遍遍地擦拭着界碑,虽然当时室外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但他分明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执勤回来的当晚,王健兴奋地在纸飞机上写下一段话:“爷爷,今天我终于实现你的愿望了……”
如今,已是王健当兵的第8个年头,在戍守边防的这些年,王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每一次巡逻执勤的机会。截至目前,他一共参加各项边防执勤700余次。
今年12月,又一次面临走与留的抉择,王健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他郑重地向组织递交了第3份留队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