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时刻当好“千里眼”“顺风耳”

——记全国国防动员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人防办通信处


■本报记者 贾 勇 通讯员 魏 鑫 高 飞

危急关头有保底手段

假如连续几天停电断网、电话不通,上级声音如何传到基层?北京市人防办备有保底措施:凭借每个乡镇、街道装有的多功能防空警报器,可将信息覆盖到所有行政村和社区。此外,还可通过电台、卫星图传等设备,实施点对点的信息传播。落实这些保底措施的部门是人防办通信处。

与被称为“地下长城”的人防工程相比,通信部门手中的器材不显山不露水,给人的感觉仿佛总处于静默状态。“这些器材是为满足战时灾时需要而配备,只有强化应战应急思维,才能把它们用好管好,让人民防空有自己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北京市人防办副主任、通信处老处长张金林如是说。

和平年代如何强化应战应急思维?张金林举了一个小例子:每个办公室里都有两部电话,分别由不同方向的电话局负责保障;地下光缆也按照这个思路铺设:你断我一条、两条,我仍有备用。

搞建设必须锱铢必较

“既然为了保底,肯定会大笔大笔地花钱,购置最新最好的装备。”一些兄弟单位抱着这样的想法前来参观,但当他们走进北京市人防办后惊讶地发现,该办的一些通信装备型号竟然不是最新的,特别是已经用了七八年的指挥通信车还在继续跑!

面对外单位人员的不解,张金林解释说,市、区两级通信装备体系是经过严格论证、合理编成的,目前并未进入功能衰减期,仍能满足使用要求。张金林所言不虚。在参与北京市大项活动安保、突发情况救护等几十次行动中,市人防通信部门闻令而动、动若风发,及时将前方音视频信息回传指挥部,没有一次掉过“链子”。

通信处也有更新装备的计划,只待时机成熟,新装备就会成龙配套地到位,并很快形成战斗力。而对于现有装备器材,通信处在提高使用效益上下了很大功夫。

“搞建设必须锱铢必较。”通信处调研员樊进国告诉记者,他曾牵头负责一项攻关课题:警报器电池更换周期。记者不解:电池使用寿命不是在说明书里明明写着的吗?樊进国说,因我国不同地域的气温、湿度不同,警报器类型也不尽相同,不同地域警报器电池更换周期必然存在差异。在课题组的不懈努力下,北京地区警报器电池使用寿命清晰测出,竟然比说明书里多出不少时间。这样一来,通信处省下一笔数量不菲的保障经费。

自己能干的不请外援

“有钱花在刀刃上,通信建设花钱的地方并不少,比如人员业务技能培训。”通信处副处长宗光强介绍说,区级人防部门通信岗位人员编配少、轮换快,通过开展常态化培训,使每名人员都能操作通信装备,关键时刻人人都可上阵,避免了通信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不说外行话、不办外行事,通信处全处上下人人争当行家里手。他们树立不谋全局、难谋一域的理念,学习前沿知识,开拓思维视野,不仅摸清自身在全国人防系统中的现处位置,而且研究人防通信在全国通信领域中的位置,甚至我国通信在世界上的位置……

凭借全局视野,通信处圆满完成北京人防信息化发展规划拟制任务。“一些行业的通信部门习惯于请专家把关,这当然有好处,但专家对单位实际情况的了解往往不够。”宗光强介绍说,他们把国家通信行业发展的速度、人防部门的工作力度、基层单位能够承受的程度紧密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制定规划、落实规划,保证了规划的针对性和连续性。

跳出自身一亩三分地

作为业务机关,通信处主动为人防办党组一班人当参谋、提建议。习主席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后,通信处敏锐地意识到,北京人防通信力量也应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与天津、河北人防部门“说上一家话”,构建一方有任务、各方齐支援的通信保障网络。经过通信处的牵头协调,从2014年开始,京津冀人防部门每年都组织开展跨区支援通信演练。

“一开始,我们走到哪里,与哪里的人防部门互联互通;后来,走到哪里就带着哪里的人防部门一块走;再后来,三地人防部门兵合一处,一路走、一路练……”宗光强告诉记者,目前三地人防通信部门的联合演练和深度合作,已经成为京津冀人民防空协同发展的一个品牌。

此外,通信处还从全市各区无线电爱好者中抽组了一支短波电台志愿者队伍,依靠这支队伍,北京市人防办的一份电报可以发到全国任何一座主要城市。因为每名无线电爱好者都有一群朋友,通过采取张三找李四、李四找王五的办法,信息传播半径迅速扩大。每次京津冀人防通信力量跨区拉练,这支队伍都随队训练,成为人防部门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