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听,那是春蕾花开的声音


编者按 1989年,在全国妇联领导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了一项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项目——“春蕾计划”。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春蕾计划”已资助女童超过369万人次,捐建春蕾学校1811所,对52.7万人次女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一大批“春蕾”成长成才,成为女军官、女教师、女医生、女科技工作者……

这样一张精彩的成绩单背后,总能看到人民子弟兵的身影——截至去年年底,空军官兵累计捐款1.4亿元,资助3万名儿童完成学业,援建102所学校和110个“儿童快乐家园”;武警部队官兵自1997年起,连续22年支持“武警春蕾计划”,从工资和津贴中捐款5843万元,共帮助14385名春蕾女童完成学业,援建13所“武警春蕾学校”……

无数的迷彩身影,温暖了“春蕾计划”30年时光。

“蓝天春蕾女童”玉卓玛——

我要用一生传递这份爱心

■薛 浩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西部战区空军某部女军官、首批空军“蓝天春蕾女童班”资助对象玉卓玛总会由衷地说:“没有‘春蕾计划’,没有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人民空军多年来的资助和关爱,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用一生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1988年,玉卓玛出生在西藏当雄县纳木错乡色德村的一个牧民家庭。在4岁时,父母去世,她开始跟着姨妈一家生活。

姨妈家的生活拮据,玉卓玛回忆说,上学是她最大的愿望,但是贫困让这个梦想遥不可及。

1995年,玉卓玛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由空军部队捐助、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和组织的“蓝天春蕾计划”在西藏实施,玉卓玛所在的当雄县开办了“蓝天春蕾女童班”,为学生们减免学费,并免费提供吃住、发放书本。从此,玉卓玛可以在梦寐以求的教室里上课了。

从走进教室的第一天起,玉卓玛就在心底埋下一份信念:“不能辜负那些素不相识关心帮助我的人,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回馈社会,回报关心我的人。”

2007年,玉卓玛考入西藏民族学院。在大学时,她经常参加支教活动,为家乡孩子的成长尽一分自己的力量。

2011年,即将大学毕业的玉卓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名参加了空军部队的特招考试。冥冥中自有安排,玉卓玛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空军军官。

“接到录取通知,我简直不敢相信。激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兴奋与感激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这是我一生中又一次难忘的时刻,我竟然实现了当一名军人的梦想!”玉卓玛说。

玉卓玛被分配到西藏日喀则空军某场站工作。

为了便于与驻地群众沟通交流,她开办了藏语言培训班,带领官兵学习藏语和藏族的风俗习惯;每逢部队重大节日,她都主动申请担任各类晚会的编导,并在各种演出中多次获奖;她和宣传队战友组织“军车影院进藏寨”活动,既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也架起了一座军民团结的桥梁。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玉卓玛还积极投身到“春蕾女童”的帮扶工作中去。她说:“我要用‘空军蓝’对我的爱去温暖更多的‘春蕾女童’。”

2015年,根据工作安排,玉卓玛到西藏自治区双拥办帮助工作。虽然换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但她回报“空军蓝”的想法从未停止过。

有一次,玉卓玛偶然和一位女老师聊天时,对方告诉玉卓玛,她所在学校的很多学生父母都是农民、工人,家庭非常贫困。

玉卓玛听后心里非常难受,她想到,“爱心不能仅局限于‘春蕾女童’,我要把爱传播给身边每一个需要的孩子。”

她把自己想法告诉了身边的一些战友,5名战友主动加入进来,成立了一支献爱心小分队。他们选出10名家庭最困难的男女学生进行资助。玉卓玛向他们承诺:“只要你们努力学习、品学兼优,我们一定资助到大学毕业。”

据统计,4年来,玉卓玛和战友们为学生捐款共7.41万元,赠送书包1000多个。

玉卓玛告诉笔者说:“我会知恩思源,传承前辈的爱心与优良传统,来回报‘空军蓝’。”

美丽春蕾绽放瑶乡——

“红瑶女童”陈英花和“何叔叔”

■吴 俊 许 东

“大瑶山的酸笋,果然名不虚传啊!”热腾腾的酸笋才入口,广西柳州某螺蛳粉企业老板便赞不绝口。这一幕,让何方礼和陈英花喜笑颜开——“这回,瑶乡同胞增加收入有希望了!”

何方礼是武警广西柳州支队政委,20多年来,他通过资助“红瑶女童班”、帮扶瑶乡产业等形式,先后带动融水县白云乡300多户家庭摆脱贫困,他培养送学的500余名红瑶女童全部走出大山。

陈英花就是当年他资助过的一名红瑶女童。正是何方礼和他的战友们,改变了陈英花和许许多多红瑶女童的命运。

23年前,11岁的陈英花如愿成为了第二届“红瑶女童班”的一名学生。对于普通孩子再正常不过的上学读书,对陈英花来说,却格外不易。世代定居在大山深处的红瑶族,奉行的是“女不读书”的传统。

陈英花感慨,如果没有“红瑶女童班”,她只能像母亲那样,每天都跟织机打交道,织布、染布、做衣服,然后结婚生子……

1989年9月,当地妇联、民委、教育局发动社会助学,在白云乡成立了“春蕾女童班”(后易名为“武警红瑶女童班”,简称“红瑶女童班”)。由于经费不足及其它原因,“红瑶女童班”的开办举步维艰。当时还是普通一兵的何方礼,将自己每月21元的津贴分作3份,8元寄给妹妹当学费,8元寄给“红瑶女童班”的学生,5元留给自己。身边战友纷纷效仿: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水……大家省吃俭用,持续不断给孩子们寄去学费、衣物和学习用品。

1994年,“红瑶女童班”因经费不足面临停办,何方礼又和战友背起照相机深入瑶寨,拍摄140多幅照片举办了“红瑶女童的心声”大型图片展。图片展的反响超出他们预期:柳州市第二职业学校捐款并捐赠了课桌和教具,成都一位退休工人寄来1500元,广西农业技术学院捐款3800多元和一批学习生活用品……

1996年,第二届“红瑶女童班”顺利开班,陈英花如愿上学了。可开学后不久,何方礼和战友就发现,即使学费全免、包食宿,仍有不少学生辍学。

许多现实困难摆在这些女童面前。从家里到学校要走4个小时山路,遇上暴雨,路就会被淹没;这些女生不会说普通话,老师从“一、二、三”教起,用整整一年才实现普通话授课。那时的陈英花和同学们充满困惑:“读书有什么用,那么辛苦真的值得吗?”

许多女童的父母也不想把孩子送到学校:有的觉得家里缺劳动力,有的认为读书无用,有的甚至以“女儿已经定亲了,不适合再接触外界”为由拒绝送孩子入学。

因为家庭条件差、学习成绩不好,陈英花想到了放弃。没想到,何方礼和战友每逢暴雨,就守在短桥、急流处,保护陈英花和其他女童平安上学;每到周末,官兵就到她们家里家访、劝学;利用暑假时间组织“红瑶女童班”夏令营,邀请女童们出去看外面的世界……

就这样,陈英花和同届50多名学生最后回到了课堂。

“读书认字,至少以后能让你大方地和别人对话,能够看懂站牌,走再远都找得到回家的路。”何叔叔当年的这句话,至今仍让陈英花念念不忘。

“因为读了‘红瑶女童班’,接触了外面的世界,我才有了走出去的动力,有了创业的勇气。”陈英花后来的成长经历,是她和大山里的人都想象不到的。中专毕业没几年,她就干起了服装批发生意,因为为人本分、做事细致,没几年她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去年,在何方礼的引导和帮助下,陈英花开始了新一轮创业。这一次,她选择回到大瑶山,带动村民办厂生产酸笋,力争集体脱贫致富。

如今,红瑶适龄女童的入学率已达到百分之百。“红瑶女童班”的生动实践,不仅成为少数民族教育、贫困家庭教育的一面旗帜,也写下了一段红瑶女童和武警官兵的动人故事。

退役军人游文晃23年资助贫困儿童——

511个孩子的“游爸爸”

■张宁义 本报特约记者 徐文涛

“游爸爸,我刚刚被评为全国‘春蕾计划’30年的‘春蕾之星’,下个月将要去北京领奖呢!”

9月24日,退役军人游文晃接到了来自福州市长乐区玉田中心小学教师张哎美的报喜电话,当得知自己资助的“春蕾计划”贫困学生获奖后,游文晃脸上漾起舒心的笑容。

23年来,游文晃节衣缩食,先后资助615位孤儿贫困生和孤寡老人,资助的“春蕾计划”贫困学生遍及全省各地,累计资助金额510余万元。

游文晃曾在空军某部服役11年,被授予过“学雷锋标兵”称号。在他看来,正是那11年的从军经历让他学会了感恩,孕育了他博爱的胸怀。

游文晃资助的第一个孩子就是他战友的女儿。1996年,他偶然得知,战友陈某因病去世,其妻子因患有心脏病失去劳动能力,家庭生活困难,正在读小学的女儿陈弘面临辍学。游文晃找到了陈弘,主动提出承担她上学的费用,并且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如今,陈弘已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游文晃通过福建省妇联等慈善机构资助孤儿贫困生。23年来,他帮助了511个孩子,这些孩子都亲切地称他为“游爸爸”。

这些年,游文晃一直从事油画创作,他把收入的大部分全部用于慈善资助,而自己和家人平时却省吃俭用。

2013年,游文晃突发心梗,被送到医院抢救。在病床上,游文晃向家人交代说:“如果我走了,你们一定要继续帮助这些孩子,他们有的还很小,有的孤苦伶仃,很可怜。”在场的医护人员听到这番话,无不感动落泪。

23年如一日,游文晃用善举改变了孩子的命运,也在他们心中播撒了爱的种子。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受到过他资助的孩子在大学毕业后,用实际善行回报社会。比如前文提到的张哎美,作为一名老师,在过去的9年里,她每周六都会抽出3个小时义务为留守儿童补习功课。

2017年八一建军节,“鹭岛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成立,服务队荣誉队长游文晃在成立大会上分享了自己和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的动人故事,在现场引起强烈反响。在他的倡议和推荐下,“鹭岛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在厦门市同安区成立“鹭岛老兵春蕾班”,资助50位贫困生。在老兵们的带动下,许多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也加入进来,资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近两年春节前夕,“鹭岛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长张宁义都要组织队员,带着慰问金到同安区祥平、竹坝两村慰问回访受资助的“春蕾班”贫困学生家庭。除了为学生发放慰问金外,有的老兵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现场为他们进行义诊、提供心理疏导等帮助。

今年秋季开学前,游文晃又为20名“春蕾计划”贫困大学生送去每人5000元的现金。心脏手术后的6年来,游文晃仿佛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他说:“生命是有限的,力争多活一天,多画一幅油画,多资助一个孩子。”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

图一:9月4日,玉卓玛参加“倾听花开的声音—春蕾的故事”分享会。安小慧摄

图二:武警官兵帮助红瑶女童上学。

图三:1996年,何方礼与陈英花在一起。武警柳州支队供图

图四:“鹭岛老兵春蕾班”合影。

张宁义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