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几十年来,贵州省江口县中练村杨秀林家四代出了七名军人——

“送子女去当兵,是我家的家风”


■周 伟

“这就是我们杨家的传家宝,传到我手里,已经是第3代了。”9月25日,在贵州省江口县中练村杨秀林家中,杨秀林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不起眼的铁皮盒,轻轻揭开外面的布包,向笔者展示了杨家珍藏多年的宝贝:祖父杨昌文获得的各种证章,还有叔父杨胜栋的“五好战士”“神枪手”“技术能手”等各种证书……

“没有坚实的国防,哪来和平的家园!”杨秀林说,小时候他常坐在小板凳上,听大人讲祖父杨昌文的战斗经历。在当地,杨昌文可是一个传奇人物:1908年,出生在当地一个农民家庭,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战斗,2018年以111岁的高龄在家中安详离世。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昌文毅然加入抗日队伍,随部队参加南京保卫战、晋城保卫战等大小战斗30余次,先后4次身负重伤。1938年9月,杨昌文所在部队在晋陕鄂地区开展抗日活动,他在夜袭孝感王家场日军司令部的战斗中舍生忘死英勇作战,荣立一等功。也就是在那一场战斗中,他手骨被打断,在医院养伤达一年之久。

康复后的杨昌文获准回家探亲,可回家不久,一场大火烧毁了他家房屋。证件被烧毁,原部队不知去向,加之日寇处处设置关卡,一心想重赴沙场的杨昌文再也没能回归部队。

壮志未酬的杨昌文将保家卫国的情怀传给了下一辈,先后把儿子、侄子、孙子、曾孙子送进部队,共培养了7名军人,用一颗颗拳拳爱国红心,涵养了杨家四代保家卫国家风。

1961年,杨昌文将19岁的小儿子杨胜栋送到部队参军入伍。入伍后的杨胜栋继承了父辈的勇毅,在部队勤学苦练,获得“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称号,多次被表彰为“五好战士”,并被提拔为排长。抗美援越战争打响后,杨胜栋随部队进入越南,1967年在奠边府战斗中壮烈牺牲,长眠在异国他乡。

“儿子战死沙场,祖父也从未后悔把他送到部队。”杨秀林说,杨昌文总是教育子孙后代,男儿就要保家卫国、不畏牺牲,这也是杨秀林极力支持儿子杨磊参军的缘由。

杨昌文之后,杨磊是杨家第7个参军的后辈。家庭的耳濡目染、部队的艰苦历练,让32岁的退伍军人杨磊退伍不褪色。他曾一个人辗转甘肃、广东、浙江打拼创业,如今回到老家县城经营一家玻璃加工厂,事业小有所成,带动多名乡亲就业脱贫。他说:“先辈的荣誉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我也要拼搏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杨昌文认为,历史不能被遗忘,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国人勿忘历史。从1995年开始,他在贵州省各地义务宣讲抗战历史。在2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在学校、军营、企业作报告500余场,他的抗战经历和爱国情怀感染了大批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不少人在他的影响下携笔从戎。

“送子女去当兵,是我家的家风。”采访结束时,杨秀林将一枚枚证章收起包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了铁皮盒里。杨秀林告诉笔者,以后,他要把“传家宝”交给杨磊,并叮嘱他要传下去,让先辈的保家卫国精神在杨家一代代传承下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