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粟 栋
南部战区陆军边防某旅17连副政治指导员
整理人:冯 健、韦启位
通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泸水市片马镇,山路蜿蜒、绝壁峭立,绵延千里的高黎贡山从西藏高原一路南下到了这里鬼斧神工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V”字形丫口。而我所在的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17连前哨排,与这个风雪丫口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我们连队前哨排前身是原‘钢铁哨所—风雪丫口排’。”2015年,我毕业来连队报到,时任连长杨成深带我来到风雪丫口,指着那废弃的碉堡、战壕、营房,讲起当年的故事。作为自然天成的险关要道,这里曾是兵家必争的重要关隘。1956年,解放军将五星红旗插上了丫口。当时,这里高寒缺氧,是全军最艰苦的哨卡之一。1963年,国防部授予哨卡“钢铁哨所—风雪丫口排”的荣誉称号。
后来在荣誉室,我看到了更多前辈戍边留下的印迹,也让我对过往产生了深深的好奇之心。为此,我拜访了曾在风雪丫口排服役的老兵李光德,他向我讲述了那段经历:“丫口海拔高,气候多变,常年浓雾紧锁,半年大雪封山,年日照量不足1000小时,年降雨量却在2500毫米以上,最大风力达到了25米/秒,最低气温都在零下20℃左右。在我们服役的年代,物质条件差,饭菜都煮不熟,只能由炊事班在连部姚家坪做好了再挑送上去,每天一趟,往返都要走二十里的雪山路。而其余两餐只能靠干粮和咸菜解决。直到后来,营房建好后,我们才能自己生火做饭……”
随着国家强盛,边关安定繁荣。2003年,前哨排从风雪丫口搬迁到了位于山脚下的新驻地,各方面也都有了全新的风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官兵住进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新式营房,安装了净水器、架设稳定坚固的输电线路。2017年,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进军营,信息化巡逻装备、信息化动态监控系统相继配发使用;同时配齐了巡逻执勤药箱,执勤路上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及时救治;巡逻路也迎来了驻地的大规模翻新和改造,官兵巡逻执勤更加高效、安全,管边控边更加有力。2018年,军营超市落户偏远小镇,官兵足不出户就能购物……今年在上级机关的帮助下,安装了空气能热水器,大家随时都能洗到热水澡,同时配发俱乐部健身器材、文体器材等,可谓一应俱全。
如今,钢铁哨所的面貌焕然一新,但官兵矢志边疆,扎根边防的信念一直都没有改变。今天,我再一次带队前往16号界碑执行巡逻任务,坐着新式巡逻车在高黎贡山上驰骋,公路已经铺上了柏油路,还修建起了防撞护栏,既安全又舒适。夕阳下,片马安详宁静。那面五星红旗,在前哨排的旗杆上,迎风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