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读懂“老兵”的内涵


■向贤彪

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又添了一件高兴事——不久前,她收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送来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证书。说到龚全珍老人这个荣誉称号,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江西省莲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就开始讨论研究如何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当时,有工作人员提出一个问题:在电视剧《初心》中,龚全珍是身着军装的,但为何老阿姨或她家人迟迟没来进行军人信息采集呢?于是,他们派人来到龚全珍家了解情况。经证实,老人早年确实参过军,但是具体时间记不清了,而且退役证明也已遗失,所以没有去登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即到相关部门查询,终于找到资料证明:龚全珍于1950年在西安入伍,1957年9月以连职干部转业到莲花县教育部门任教。当龚全珍老人看到当年自己亲手填写的军人登记表时,顿时眼泛泪花:“感谢党对老兵的关怀,时刻记得我们这些老兵,感谢你们为我找到证明。”不久,龚全珍家挂上了“光荣之家”牌匾。7月,她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尽管龚全珍已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但从老人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她很在乎“老兵”这个称谓,很看重“光荣之家”这块牌匾。“一身戎装半生兵,豆蔻年华献军营”。她同千千万万复退军人一样,有着浓浓的老兵情结。回望龚全珍老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定格在我们心中的,不只是和蔼的老阿姨形象,也是一个可敬的老兵形象。

因为是老兵,所以她一直追随丈夫、比翼前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媒体多次报道了“不当将军当农民”的甘祖昌的事迹。甘祖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两年后主动请辞回乡务农,带领乡亲们开垦荒地、修建水库,改变了家乡的落后面貌。同时,他还将70%以上的工资捐出来建设家乡……他的夫人龚全珍一生以丈夫为榜样,追随丈夫从城市来到农村,倾心教书育人,乐于扶危济困。如今96岁高龄的她依然竭尽所能帮扶困难群众。甘祖昌和龚全珍都是老兵,他们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万里征途为初心,夫妻接力践使命,让人深受感动。

因为是老兵,所以她一直保持本色、奉献不止。“人生,各自选择自己的路。我选择了物质生活简陋而精神生活富裕的路。”这是龚全珍老人在日记中写下的话,更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1986年甘祖昌病逝,龚全珍没有停下脚步,除了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外,还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捐献出来,建了8个教室,捐助上百名学生,捐赠近万册图书,而自己和家人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在龚全珍老人的字典里,没有自己,只有他人;没有享乐,只有奉献。这种大爱情怀,是老兵本色的自然流露;这种奉献精神,是老兵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回报。

因为是老兵,所以她一直反躬自省、提纯品格。读《龚全珍日记选》,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反思:“我为什么会对学生发脾气?是我忘记了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想到丈夫甘祖昌的事迹,她自问:“祖昌支援农业拿出了他工资的大部分。我呢?我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多少?不多。”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对照和反省中,龚全珍总能找到自身的差距,激发前进的动力,因而使她的人生境界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处处有镜子,折射谦逊的美德;时时皆对照,体现自省的作风。龚全珍的故事启示我们,经常反躬自省,坚持自我革命,就能不断去掉思想上的杂质,提纯我们的信仰和品德,打开更为纯粹、更为高远的人生境界。

近年来,随着媒体报道,一大批老兵模范走进人们的视野,龚全珍、张富清、甘厚美、胡兆富、韩泽民……他们的感人事迹,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到“老兵”的真正内涵——它不是资历老、兵龄长的代名词,而是生活的积淀、人生的厚重;它不是拿来炫耀的资本,更不是向党和人民索取的砝码,而是一种光荣、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朝戎装在身,终生使命在肩。”只有像龚全珍、张富清等老兵那样,始终胸怀理想、追求崇高,继承传统、保持本色,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牺牲小我、无私奉献,才能无愧于老兵的称谓,在新的人生征途上书写更加辉煌的老兵新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