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看高原被装的“七十二变”


讲述人:王怀宽 西藏军区保障部副团职干部

整理人:郭永超、程繁荣、本报记者晏 良

从事后勤工作20年,如果让我谈谈这些年被装的发展,最深的感触就是一个“变”字。搭乘国防和军队发展的快车,高原部队被装保障行稳致远。

新中国成立后,以二野五兵团十八军为主力的英雄部队进藏,担负起和平解放西藏、建设美丽边疆的历史使命。透过当年留下的老照片,可知开路先锋衣着单薄,所配被装与内地部队相差无几,难以抵御严寒。

据一名老领导回忆,解放军进藏之初,百废待兴,但各级还是倾斜照顾驻西藏部队军人,加大被装发放数量。上级军需官下连上哨调研后建议:西藏驻军对被装有个性化需求,靠增加数量不管用,只有针对区域特点提升被装质量,才能治根本、管长远。

上世纪六十年代,上级着力解决驻艰苦边远地区官兵的保暖问题,并将西藏作为特殊保障对象,专供、增配一些防寒性能好的衣帽鞋袜,保暖工作开始贴上“科技”标签。

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大军需物品改良力度,这一时期的被装保暖性能更好,季节分明,款式多样。美中不足的是,发放给西藏驻军的被装过于厚实,穿戴起来臃肿,不利于徒步机动和负重巡逻。

进入新世纪,保障部门除了提升被装的防寒性能外,还为高原部队配发了一些折叠式、充气式被装,方便官兵携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雪域高原开启了“说走就走”的新征程。

科研机构扭住高原高寒环境保障需求攻关,研制出一批特色新型巡逻被装。军区保障部顺势而为,采取“上级配发+军地协作开发+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后装保障“高原版”。

以充电背心为例,虽然轻薄,但因配备微型电池和插线接头,可以随充随穿,补齐了传统被装无法预热、难以恒温的短板。西藏的冬天漫长,官兵起床后往往穿的是冰冷衣服。这次研发的“充电系列”从头武装到脚,轻便防寒靴不仅体积小,而且毛层细密,穿上它能有效减轻风湿、关节炎等病痛困扰。

在“保暖家族”里,最帅气的当数新型作训大衣和新式雨衣。从外观上讲,这款作训大衣虽普通,但它有羽绒内胆,可根据保温需求自由拆卸,折叠起来的全部体积不足传统作训大衣的一半。

借此机会,我想重点说说新式雨衣。与传统雨衣相比,新雨衣实行分体设计,上衣与裤子分开,实用利战。特别是它具备了伸缩功能,官兵可根据身材调整到合适尺寸,避免臃肿或束缚,多个透气孔能让内部产生循环式的空气流,提高散热效率。它不仅防潮,还防烤,抗燃烧材料的使用,更加贴近实战。

此外,还有体积缩小一半的改进型携行包,有单兵急救包、战位急救包、战斗救生员急救包和军医背囊等五件套构成的新型战救包组件,有新型防弹头盔、防寒被装、野战被服洗涤箱组等24件套组合的新型防护被装……它们都具备“轻”与“暖”“新”与“特”“护”与“战”等特点,战备属性更鲜明。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