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1943年,江苏青年辛立珍抛下妻儿加入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从此杳无音讯。儿子辛道香长大后,矢志寻父。在志愿者和部队官兵帮助下,79岁的辛道香夙愿得偿——

76年后,接父亲“回家”


■冯 程 赵立坤

“感谢你们的帮助,我们苦苦等待了76年,终于能接父亲‘回家’了……”8月中旬,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领导收到江苏滨海县村民辛道香老人的感谢信。信中,辛道香讲述了辗转3800多公里,寻找父亲辛立珍烈士牺牲地、墓地的经历。

辛道香清楚地记得父亲离家的时间,那是1943年12月,辛道香年仅3岁,妹妹则还没满月,父亲将他们抱了又抱、亲了又亲,然后义无反顾地跟着抗日部队出发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这个场景,母亲跟他念叨了几十年。直到1985年,母亲临终前还在叮嘱辛道香:“你父亲在外面很长时间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你要想办法找到他,把他接回家!”

为了完成母亲的嘱托,更为了圆兄妹俩一直以来的心愿,辛道香踏上了漫漫寻亲路。然而,谈何容易,他手中只有一张烈士证和一张发黄的军装照。历经几年,辛道香也只了解到父亲牺牲前可能在东北野战军第39军115师344团服役,但身份有待确认。由于年代久远,历史资料匮乏,后续认证工作推进乏力。无奈中,辛道香求助于一直致力于为烈士寻亲的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6月,在一次“红色基因寻访”活动中,徐振理与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宣传科长魏小石偶遇。听说了辛道香寻父的故事后,魏小石很感动:“115师正是我旅前身!我们来帮老英雄确认身份!”

随后,在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指导下,他们会同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全国各地志愿者以及新四军烈士后代紧密合作。通过翻阅查证历史资料,求助地方政府,寻访战斗历程,终于确认了辛立珍烈士的身份为344团烈士,并在广西找到了墓碑。

在广西忻城县马泗乡椅子山上,一块由“115师司令部、政治部”1950年7月20日立的墓碑上,记载着344团3营考洞。剿匪战斗12位烈士的英名,辛立珍的名字镌刻在第一列第一位。1950年7月4日,担任344团副连长的辛立珍,奉命进剿考洞屯匪群。战斗中,他带领突击班冲在最前面,为后续部队打开了通路。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共击毙土匪54人,俘虏5人,而辛立珍等12名同志,永远地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副区(连)长辛立珍,年31岁,江苏省阜陈(东)县辛益村(辛二层村)人,1943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战时立大功……”,抚摸墓碑上的字迹,辛道香老人早已泣不成声:“父亲,76年了,我们一家人终于又团圆了。您放心,现在国家没有忘记你们,部队官兵和地方领导都来看您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