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微历史


宋代的军用密码

军用密码的原理就是通过加密算法将正常编码转化为一组无意义编码。解读人必须知道所用加密算法,才能予以还原。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军用通信密码表。

这本密码表包括当时军中必用的40个短语,给它们分别编上相应的代码数字,例如,1表示“请刀”,2表示“请箭”,3表示“请固守”,等等。将领率兵出征时,先领一个密码本,并和主帅事先约定好用某一首五言诗,作为解码密钥。例如采用唐代杨炯的五言诗《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战斗开始后,将领请求固守阵地。这时,他查出“请固守”是第3号密语,而诗中的第3个字是“照”字,于是编发一道嵌有“照”字的普通公文,并在“照”字上加盖印章,以表示此字是关键。公文到达后,主帅马上就能破译。如果他同意下属请示,就重新写下这个字,把它夹在文章中,加盖印章发回;如不同意,就什么也不写,只盖上一个空印。这种保密方法,不仅敌人看不懂,送信人也不知其真意。

发射火箭为何倒数计时

现代火箭卫星、导弹的发射,核装置的起爆等,大都采用倒数计时发射程序。那么,为什么要采用倒数计时,而不是顺数计时的发射程序呢?这背后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926年3月16日,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试制成功,这催生了一大批太空旅行题材的科幻艺术作品。德国乌发电影公司当时也决定拍摄一部描写太空旅行的科幻故事片《月球少女》。为强化影片戏剧效果,该片导演弗里兹朗格别出心裁地在火箭发射的镜头中设计了倒数计时发射程序,即“…… 5、4、3、2、1,发射”。这一电影中的火箭发射程序随后引起火箭专家们的极大兴趣。

研究表明,这种倒数计时发射程序十分科学,非常符合火箭试验规律和人们的习惯。它简单明了,清楚准确,突出表明火箭发射准备时间的逐渐减少,使人思想集中。此后,科学的倒数计时发射程序沿用至今。

(赵艳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