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水缸里盛满军民鱼水情

——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仓库官兵接力50年帮驻地群众解决吃水难题


■牛 惠 谢江舴 本报特约记者 王均波

“哗哗……”伴着股股水流注入水缸的声音,孔蕉叶家的灶台上也叮叮咣咣地热闹起来。8月4日一大早,杨凯就来到木井村给孤寡老人孔蕉叶送水了。他提着两只铁桶,沿着狭窄的碎石路,一摇一晃地来回走了八趟才把水缸灌满。此时,杨凯已是满头大汗,衣衫溻透。自4年前从老班长手中接过接力棒后,每周一次给老人送水便成了杨凯雷打不动的任务。

杨凯是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仓库的一名下士。与这里群众结缘的不只他一个,还有一茬茬到这里帮扶的仓库官兵。河北省涉县境内许多村庄地处深山、常年缺水,特别是木井村,因为是流沙土质且地下水层很深,打井比登天还难,村民吃水只能夏天靠接雨、冬天靠凿冰。早些年,一些村民试着打了一口井,但因流沙井筒坍塌,后来就用木板把井孔圈了起来,村子遂取名为“木井村”。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不少地区的集体经济迅速发展,而木井村的群众还在为吃水发愁。仓库的官兵急了,立下军令状:“就是用双手刨也要为乡亲们刨出水来。”从选点勘察到钻探作业,历时半年多,每一次寻水行动都异常艰难,并且多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但这并没有动摇官兵和乡亲们的决心,在打到260多米深时,他们终于探到一股清泉。那一刻,群众热泪盈眶,奔走相告:“有水了!木井村有水了……”

自从第一口深水井打成之后,村民盼着过好日子的心气更足了。后来,木井村逐渐从几百口人的小山村发展成了近3000人的大村庄。近几年,由于地下水位下降,那口曾经让村民欢呼雀跃的井,已难以保证全村正常吃水。多数村民常常一天只用一盆洗漱水。

为保障村民用水,2013年,仓库官兵在此建了一座储水量3000立方米的军民共用蓄水池。2017年,仓库党委又抓住消防管线改造的机会,在原消防管线基础上,专门铺设1700余米供水管线,为木井村80%的村民供上了自来水。

“对于那些居住在地势较高、无法接通自来水的村民,仓库每周派消防车上门送水。”木井村村支书康晓琼说,全村像孔蕉叶那样居住偏远、车辆无法到达的孤寡老人还有4户,都是靠官兵送水。

有人给杨凯算了一下,4年来,他为孔蕉叶送水走过的路已有5000多公里,相当于每天加练一个3公里。杨凯说:“保障孔老吃水和自己锻炼体能两不误,何乐而不为?不管走多远,老人家的水缸天天都满着,我就很高兴。”在送水时,杨凯有时也抽空陪老人聊聊外面的事情或者帮她打扫院子。

7月12日,大雨如注,山间崎岖的小路格外湿滑。杨凯在给老人送水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衣服被石头划破。望着拎着两只摔瘪的铁桶和身上沾满泥水的杨凯,孔蕉叶当时心疼得掉下了眼泪,递上毛巾后,便转身进屋拿出针线给杨凯补起军装。杨凯告诉记者,那一幕很温暖,让他想起了老区人民给解放军做军鞋的情景。

“为什么仓库官兵50年如一日地保障老区人民吃水?”仓库政委马国艺说,战争年代,涉县仅有14万人口,就有16000多人参军,1700多人为国捐躯,群众每年还为部队纳粮1000多万斤,做军鞋10万多双。

为了让村民更方便、更放心地用上自来水,仓库已与驻地政府协商,将对饮用水管线进行改造升级,并加装净水器,让老区人民早日告别“靠天吃水”的历史。

上图:仓库战士为孤寡老人送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