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七月七。我和妻子赵莉不在一起,但心却牢牢地捆绑在了一块。
这不,左眼皮跳跳,礼物就来到:高原天气日渐转凉,妻给我寄来她亲手织的手套和毛衣,附一句“穿在你身,暖在我心”,延续她浪漫的爱夫模式。
妻子的手仿佛被天使吻过,毛衣织得相当精致。当年正是针线搭桥,我决意非她不娶。
2009年初春,我到原成都军区战旗报社当实习编辑,在电梯里初遇编研室职工赵莉。第一次见面尴尬得很——当时轿厢里站满了人,她不便开口提醒,于是悄悄拉了拉我的袖子,指了指我迷彩服上划开的一道口子。
巧的是,赵莉和我同住一层楼,两间宿舍相邻。当晚,我见她的房门开着,便打报告进屋,借用针线。赵莉的闺房简单整洁,可见她是爱收拾的讲究人。特别是那只针线篓,物什齐全,一看便知主人精于女红。
“看不出来,你还会针线活?”赵莉边打量着我边笑着问。
“我放过牛,打过工,曾经也是村级劳模。”我立刻亮明出身。
“原来是阿牛哥,失敬失敬。”她风趣地拱手作揖,点头称赞。
我缝补衣服好比张飞穿针,缺乏耐性,哪知忙中出错,竟扎到了手。赵莉赶紧找出酒精为我的伤口消毒,再然后,我的衣服就到了她的手中。一系列的举动证明,她既善良厚道,又能干独立。
没错,我当时心跳得厉害,说话也吞吞吐吐起来。她随意撩起头发的那一刻,也顺带撩走了我的心。
赵莉双手奉上衣服,笑着说:“物归原主”。那一刻,她的笑容里没有酒,我却醉得像条狗。
为了答谢“织女”,我请赵莉吃饭。她不想欠下人情,回赠我水果。一来二去,知道彼此都还单身,对方都是耐看类型。是的,我心动了,但我不敢当面表达,就在煲电话粥时含沙射影。一次,赵莉打来电话,问我忙不忙。我回复很忙,并表明“除了恋爱,我没时间和你谈别的”。她迟疑了几秒,羞涩地应道:“那就抓紧聊聊”……就这样,我俩成了恋人;再后来,成了亲人。
婚后第一个七夕,我在拉萨,她在成都。一对新人,两地抹泪。“老公,我多希望转身就能拥抱你,可是我没有长达万里的手臂。”赵莉发来短信,诉说相思。我又何尝不想拥有腾云驾雾的超能力,让天涯变成咫尺。回归现实,妻子坚称:“你守边关我守家”,我也立誓:“除了爱国就爱你”。
距离春节还有一周,赵莉几易交通工具,进藏陪我过年。“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她风趣地说,自己此行记不住任何地名,却笃信鹊桥直通喜马拉雅。那次探亲,妻子体验了西藏的恶劣环境,感受了我坚守高原的艰辛。为了让我温暖戍边,她抓紧时间给我织了一条围巾,笑称要用真爱把我“拴紧”。
短暂相聚过后,“牛郎织女”回到各自生活中。为了让婚姻时刻保鲜,我俩通过电话短信传递浪漫。得知成都刮风下雨大降温,我便借题发挥:“短信嗖嗖,发来清晨的第一声问候,只要衣服穿厚,就能把低温赶走。”妻子的回复别具匠心:“因为我和老公无法团聚,老天爷选择为爱哭泣,就连月亮也暂时回避。但愿牛郎织女,天天活在七夕。”
这不,七夕又至,妻子突然发问:“我在你心里到底有多少分量?”我见她微微发福的身板,便打趣着说:“我心中,你最重。”她又问:“走过人生四季,我在你心里处于哪个位置?”我略作思考后,郑重作答:“你是我冬季的手套,夏日的雪糕,带着春花的味道,让我想到秋月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