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军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寻找“阙勒霍多”

军迷眼中的《长安十二时辰》


■黄 岩

《长安十二时辰》中,长安108坊都设有望楼以传递信息
旅贲军各兵种配合默契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低调上线的剧集《长安十二时辰》播出1个月以来,以干净利索的打斗场面、考究精致的服装道具和顺畅紧凑的剧情节奏,让观众眼前一亮、大呼过瘾。此剧属“架空”历史悬疑剧,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拍摄,颇具反恐色彩。小说及剧集以唐朝天宝年间的长安为时空背景,讲述了唐朝政府机构靖安司在十二个时辰内,找到“阙勒霍多” (即由原油加工的爆炸物),消灭妄图使用“阙勒霍多”烧毁整个长安的敌对势力的故事。在这部剧集中,有人看到大唐盛世,有人看到长安美食,还有人看到铁甲兵刃,而作为军迷的笔者也看到很多有趣的细节。

教科书般的小分队战术

本剧开篇,旅贲军旅帅崔器率队突袭攻取狼卫占据的西市货栈,令人印象深刻。崔器先派出探子,进行前期侦察,利用刀刃反光隐蔽确定目标行踪,其余人员则在外围隐蔽集结。

旅贲军发起突击时,刀盾兵撞开大门后,迅速向两边闪开,为弩兵让出射击通道。弩兵突入院门近距离射杀目标后,并未继续向前冲击,而是在第二道门就地隐蔽,在刀盾兵冲门同时重新装填弓弩。冲进仓库后,刀盾兵先用盾牌抵挡狼卫一波弩箭,弩兵则趁狼卫装填弓弩间隙迅速发射弩箭进行压制,紧接着刀盾兵上前为弩兵提供掩护,弩兵则退下换箭,两者交替掩护前进。在室内狭窄空间的格斗阶段,枪兵和刀盾兵交错配合击杀狼卫,枪兵前刺、刀盾兵掩护,刀盾兵抵挡、枪兵再前刺。旅帅崔器则负责压阵并指挥全队作战,还与刀盾兵一起格杀受伤狼卫,整个突击过程可谓是行云流水。

这场战斗中的旅贲军突击战术,显然融入了一些现代CQB(Close Quarter Battle即室内近距离战斗)战术的元素,各兵种配合默契,虽然使用的是冷兵器,但在战术配合及武器的协同使用方面水准很高。

并非空想的“大案牍术”

靖安司司丞李必为寻找“阙勒霍多”,急需通黑白两道、懂多国语言、有求生欲之人,靖安司主事徐宾通过“大案牍术”找来已入死牢的剧中重要角色张小敬。

所谓“大案牍术”,即指对大量档案、记录的应用之术。靖安司地点选在光德坊,就是考虑与京兆府相邻,便于案牍调阅。而靖安司主事徐宾,以出色的记忆力和对术数的刻苦钻研,发明了“大案牍术”。靖安司依靠梳理、分析长安乃至整个唐朝的政府记录,发现线索、破案找人。

“大案牍术”虽是设想,类似于如今的大数据分析,但在唐代确实有一定实施的依据,并非完全空想。唐代基于均田制,采取“租庸调制”的田赋制度。男丁18岁,由朝廷分配田地供其耕种,至60岁交还朝廷,每年需履行“租”“庸”“调”3项义务,“租”指耕种国家田地的租金;“庸”指个体所需承担的劳役;“调”指每年向朝廷缴纳的土产贡品。为配合“租庸调制”,唐朝建立账籍系统,对人口户籍信息进行记录,根据家产多寡分为9等,每3年重造一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再议经费劄子》中提出“减冗费”,就是古代依托数据进行分析决策的一次实际应用。但因承平日久,唐朝政府怠惰乃生,录入吏的记载也渐渐“疏忽草率、语焉不详”,卷宗案牍大不如前,《长安十二时辰》中也特意设置剧情反映这一点。

优缺点同样突出的望楼系统

望楼,一般指古时用于观察敌人的瞭望哨。《长安十二时辰》中,望楼遍布整个长安108坊,其为“木制黑漆高亭,高逾八丈”,相隔三百步,构成一套完整的监视和信息传递系统。望楼平日用来监测盗匪火情,在李必部署下,望楼增置执旗武侯,可追踪贼人踪迹、传递未加密和加密信息。望楼传递信息采用声光结合的方式,白天以鼓声和可显示不同图形的牌板传递信息,夜间则以灯光照亮牌板,各望楼间、望楼与靖安司间可迅速传递信息和指令,与现代蜂窝通信系统原理相似。此外,在进行追踪时,望楼还可通过发射响箭为地面追捕人员提供指引。

不过,望楼系统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时效性较弱。遇突发情况时,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需编码、击鼓、翻牌、看牌、解码、传令等多个步骤,必然产生一定延时。其次,信息量有限。由于编码体系限制,望楼系统仅能传递简单有限的内容,根本无法承载复杂信息。第三,成本高昂。原著中就提到望楼体系耗费极巨,只有靖安司才用得起。第四,保密性不足。望楼系统依靠执旗武侯观察传递,信息虽经加密,但传递过程相当于广播,任何人都可观察接收,只要掌握或破解信号编码规律,就可获知信息内容。

《长安十二时辰》中,靖安司还设计了一套加密信息系统,由望楼通过翻动四面设置的牌板并击鼓,将密文快速、准确、秘密地传递出去。

应该说,这套加密信息系统在剧集所处的唐代是先进甚至是超前的,只可惜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由于负责传令的大殿通传陆三是敌方安排在靖安司的“内鬼”,在这种情况下,靖安司基本无密可保,整个望楼系统的价值也就大大降低。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