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是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入党时写下的一段话,至今读来,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名年轻党员的情怀与担当。
6月18日,黄文秀在扶贫途中突遇山洪罹难殉职。作为一名30岁的女性,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她甘愿离开大城市到基层工作……伴随着不幸消息一同传开的还有黄文秀的简历。当人们为这个美丽而短暂的生命扼腕叹息时,也对高学历青年人群的价值追求产生了反思——在“精致的利己主义”“享乐至上”等思潮的冲击下,如何才能像黄文秀一样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据统计,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20万,其中60.61%就业选择聚焦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考虑发展前景占56.65%、专业对口占53.61%、个人兴趣占51.98%,像黄文秀这样取得高学历后毅然返乡,自愿到老少边艰苦地区工作的青年仍属少数。
不可否认,如今一些青年还未走出校园就已“价值偏移”,有的善于“待价而沽”,把知识优势当筹码,认为必须与某个岗位、某级职务、某项待遇相匹配才算是价值实现;还有的崇尚“享乐至上”,把承担一些必要的社会责任,当成是沉重的负担。
“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真正的价值实现绝非是狭隘的自我满足,更不是随心所欲的自我放纵,而是抱有家国情怀的自律成才。冯煜芳院士是火箭军导弹武器系统建设者之一,24岁大学毕业后进入某研究所,32年来,他带领团队自主创新多型武器系统。在一般人看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埋头苦干,是枯燥乏味的,但冯煜芳觉得,能把青春奉献给祖国,把才智献给钟爱的科技事业非常值得——“火箭军的强大就是我前进的方向!”
知识井喷的时代,人类知识总量正在以几何速度递增,但折旧率也在日益加快。有人说,一名大学生刚出校门,就已有50%的知识过时。实践是获取真知的源头活水,实践的沃土恰在基层。目前,在部队义务兵中,大学生士兵已占“半壁江山”。对于广大青年官兵来说,也应向黄文秀学习,把热情和才华投入到基层这片广袤的天地中,勇于奋斗、乐于奉献,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和事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