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热浪翻涌,仲夏已过。每年此时,天南地北的江河湖库畔,总会响起打桩声、号子声和急促的舟艇马达声,循声望去,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一抹抹迷彩奔腾涌动。
在那片迷彩中,有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多讲本地方言,扛起沙袋、抱起柳枕,精神抖擞、动作麻利、会使巧劲。有的还是“多面手”,操作完无人机,又去驾驶冲锋舟。这群人就是抗洪抢险民兵。
民兵是一支重要的应急救援力量,在经历了去年的调整改革后,编制规模、任务能力、作风士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在今年的抗洪防汛演练中有哪些体现?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睹民兵演练新气象。
课目训练——
更加贴近实战,注重军地互联
“洪峰过后,周家河至新街口段水情不明,你部迅速展开水面搜索。”近日,湖南省常德市组织“澧水-2019”民兵防汛抢险跨区机动演练,9个县(市、区)1000多名民兵携带70艘冲锋舟、9架无人机、87台各类车辆投入演练。
“此次演练只有导调文书,没有固定脚本,采取实案推演、空间移位、全程考评的方法实施。”演练总导演、常德军分区司令员李辉忠说,常德市河流多、堤线长、流量大,他们重点对编队航行、抢筑子堤、封堵管涌、水面搜救、失控客轮救援5项行动内容进行随机导调。
贴近实战、务求时效是“澧水-2019”演练的一大亮点,但这并非常德专属。在1000多公里外,检查抗洪工作的四川省成都警备区政委李力生介绍,鉴于四川省雨季较长,发生山洪泥石流的自然灾害几率增大,他们对急流救援、溺水急救、舟艇编队等课目进行重点训练,已完成舟艇操作、绳索运用、水上搜救等6大类19项训练任务,积极做好抗大洪、防大灾、排大险的准备工作。
在抗洪演练中,各地民兵分队还注重强化与地方应急救援力量、现役部队的协调对接。云南省打破以往行政区域界限,划出抗洪抢险重点责任区,对军地多种应急救援力量实施科学编组,建立军警民应急救援演练制度,联合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演习,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联动意识和协调能力。江苏、福建、重庆等地建立军地防汛信息共享机制。
装备器材——
告别“老破少”,拥抱“高大上”
在新质民兵力量建设带动下,民兵抗洪抢险分队的装备器材有了长足进步。
空中,无人机在天空盘旋,不间断侦测扫描下方河面汛情变化;地面,侦察机器人、信息采集车、应急移动通信车与无人机“遥相呼应”,时时传递汛情信息……不久前,山东省德州市民兵防汛抢险演练在黄河谯庄段紧张进行,参演装备让记者眼前一亮。
“参训人员只有167人,比往年减少一半,高科技装备成为提高防汛能力的‘倍增器’。”德州军分区司令员刘志刚介绍,他们还采用越野性能强、保障效率高的新型野战炊事车,5人同时作业,1个小时就可制作加工出300人的饭菜,任务官兵不再“喝冷水、吃泡面”。
黄河平阴段位于黄河谯庄段下游。6月27日,山东省平阴县民兵在此进行抗洪防汛演练。“这是铅丝网片,先把它铺在装载机铲斗内,再由滑移装载机填石封笼,最后用装载机抛至出险部位就可堵管涌。”人武部部长赵开利介绍,铅丝网片是为应对天然石料不足而研制的新型防汛护堤材料,具有外壳强度大、内芯坚实、耐冲抗撞等特点。
“装备正在告别‘老破少’,拥抱‘高大上’。”湖南文理学院无人机研究所所长、无人机民兵中队长肖次明介绍,“澧水-2019”演练采用众多新型装备,除无人机、冲锋舟、漂浮式救生绳之外,他们还研发了新型干粉灭火弹,遇着火失控船只,投放两枚即可控制明火。
人才队伍——
从严从难摔打,提前足量储备
当前,民兵队伍正向精干高效转型。为适应新形势,各地普遍在抗洪防汛演练中加强了对民兵技术和训练骨干的选拔与培养。
6月上旬,江西省上饶市信江江面,6艘冲锋舟一会儿“一”字纵队疾速航行,一会儿“S”形迂回穿梭……民兵队员操控冲锋舟认真训练,相似的训练场景也在鄱阳县鄱阳湖韭菜湖区域上演。
“我们划片组织民兵水上应急救援力量集训,为全市储备操舟手。”上饶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参谋胡伟介绍,上饶江河湖泊多,过去防汛,由于冲锋舟操舟手紧缺,需从全市范围抽调。近年来,他们加大单舟操作、编队航行、水上紧急避险等重难点课目训练,培养了700余名冲锋舟操舟手,分布在200余个乡镇(街道)。
今年,四川省成都警备区充分吸取去年辖区金堂、邛崃等地区因强降雨出现严重内涝的教训,自6月初起修改完善各类险情应急预案,组织部分县(市、区)民兵应急救援保障分队50名骨干到龙泉驿区磨子湾进行水上强化训练,还选拔精通水性、经验丰富的民兵与民间救援力量组成抗洪抢险突击队。
黄河平阴段抗洪演练中,平阴县黄河河务局、县水务局、县自然环境局的技术人员同时参训。在为期一周的训练中,他们全程接受监测管涌、决口堵封等课目训练,指挥和执行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记者朱宏博、柯穴,通讯员焦盛洋、冯超、梅永前、罗国昌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