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开会从吹哨集合、入场,到领导开始讲话,不到十分钟,整个会议时间也没超过半小时。”前段时间,某基层单位召开专项工作动员部署会,除了会议时间变短,集合、入场时间也变短,这一变化让官兵直呼“没想到”。
不少官兵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无论是观看演出,还是参加会议,只要是统一组织的集体活动,集合到场的时间总会提前很多。比如上午9点开会,8点30分就要集合到位;19点的晚会,18点半必须入场完毕。多出的“提前量”,官兵只能在等待中度过。
客观讲,组织大型集体活动,考虑到组织、协调上的复杂性,应该适当打提前量,但并非“提前量”越多越好。有的单位认为,组织集合多一些“提前”,就是多一分重视、多一层“保险”。比如有些大型集会,上级已明确集合、入场时间,可旅团机关担心官兵迟到,要求基层营连提前10分钟入场。营连在通知官兵集合、入场时再度提前10分钟。从旅团到营连,层层“加码”,官兵直言“伤不起”。
培根有句名言: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无故迟到是不守时的表现,殊不知,过度提前也是不守时的表现。随意提前、过度提前,非但没有必要,更加重了官兵负担,扰乱了基层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如今,各级都在强调改进会风,对于参会人员来讲,会议的时间不只在会场,“会前”“会后”时间也应考虑在内。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单位除了严格控制会议时间、次数和规模外,还应当在集合、入场时间上精打细算,使这一过程尽量缩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短会,才能真正树起求真务实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