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2009年以来,广西军地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广西边海防区域优势和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组织大学生开展“走边关、进军营”主题教育活动。10年来,先后有近千名大学生代表走进边海防一线,如今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广西全民国防教育的一块响亮的品牌,影响越来越大,也带动更多人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化普及。
走进边防哨所,零距离体验戍边官兵训练生活;参观国门口岸发展变迁,感受祖国边海防建设成就;祭扫边关烈士陵园,缅怀为国献身的军民;为界碑描红、与界碑合影、向界碑宣誓……5月下旬,一场特殊的国防教育课在广西边防拉开帷幕,70多名大学生和媒体记者代表走进广西边防一线县市,感悟作为一名公民沉甸甸的国防义务和责任。记者了解到,这项活动,广西军地已连续开展了10年。
活动接地气,形式更“带感”
2017年参加大学生“走边关、进军营”主题活动的经历,让广西民族大学大四学生黄诗雅至今仍难以忘怀。
从小在内陆城市长大的她,站在友谊关关楼,聆听讲解员讲述友谊关的前世今生——清朝老将冯子材抗法镇南关大捷、孙中山反清镇南关起义、边境自卫作战的凯旋……让她对“边防”二字包含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从那一刻起,友谊关在她的眼里不再是普通的国家4A级旅游景点,而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抵抗侵略的精神坐标。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沿边沿海沿江,是红七军、红八军的诞生地,是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的策源地,如何有效发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成为摆在军地领导面前的一个课题。
“增强全民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关键要改变领导讲话、专家授课、街头咨询等传统教育模式。”自治区国防教育办公室原主任古晓峰介绍说,2009年广西军地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后,决定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在全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走边关、进军营”主题活动。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大学生的热烈响应,据统计,首次活动报名人数近万人。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大四学生王世明,是今年参加活动的大学生代表之一,他告诉记者,每年报名的同学非常多,不仅要求品学兼优,还要经过严格的政治考核,为了争取机会,他已经连续3年向学院递交申请书,今年终于如愿以偿,因此倍加珍惜。
国防教育只有接地气,才能激发参与热情,这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活动中,他们坚持“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理念,将红色景点游览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参观驻军边海防哨所与巡边护边体验相结合、观看军事传统课目演示与展现官兵风貌相结合,力求将边海防文化、红色文化、边关军营文化有机统一,让大学生尽享边关“国防教育大餐”。
中越边境588号界碑,位于广西那坡县百南乡百南村达林屯,矗立在海拔1096米的绝壁之上,从山腰到山顶全长2.28公里,共1356个台阶,其中在悬崖上修建了32道阶梯栈道和566个台阶直达山顶,这段路被称为“天梯”巡逻路。
在巡边护边体验时,王世明第一个登上588号界碑,他告诉记者:“到山顶看到588号界碑,我觉得特别自豪。虽然中途被悬崖险境吓到,但想到边防官兵经常来这里巡逻,我就不怕了。”
如今,经过长期实践探索,“走边关、进军营”主题活动像一块强大的磁场,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对参加活动的学生来说,这段经历已成为他们成才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前不久,记者在广西军地组织的“爱我国防”大学生演讲比赛中看到,广西大学参赛选手易思含,声情并茂地分享了他的走边关经历,赢得在场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主题精准对接,教育提质增效
从“赞颂辉煌成就,建设强大国防”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走边关、进军营”主题活动坚持每年一个不同的主题。
自治区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赖荣生告诉记者,他们根据每年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确定的年度主题,制定“走边关、进军营”活动具体方案,做到小主题紧连大国防,让活动内容紧跟时代脉搏,焕发更强生命力。
每年,他们结合年度主题设置,规划不同的活动路线和点位。2014年,他们结合“关心国家安全、维护海洋权益”主题,将活动重点放在增强大学生海权意识上。为此,他们一改往年踏访陆地边防线的做法,将重点放在北海、钦州等沿海城市海防线上,通过组织大学生登舰艇、上岛屿,引导大家走进海洋关注海洋,强化海防意识。
在海军某部营区,官兵邀请大学生代表参观新型舰艇、浏览海军知识宣传栏、观看特色课目展示,让大学生切身感受海军发展成就,激发大家刻苦学习,投身建设海洋强国的事业中;在某海警支队舰船上,官兵向大学生讲述海上维权经历,介绍执勤海域丰富的渔业、油气、矿产等资源,演示海上执法执勤流程,强化大家维护祖国海洋权益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涠洲岛某海防连,官兵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守岛军民誓死抵抗侵略者的壮烈故事,让大家感受到英雄百战死、誓与海岛共存亡的豪情。
“乘船出海,才知大海的广阔。”百色学院学生师永强感慨地说,乘坐海军舰艇让他大开眼界,我们年轻一代要像守卫陆地国土一样,担起守卫“蓝色国土”的责任。让更多的大学生对海洋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关注海洋安全问题,不少大学生在参观后表示,希望能到海军部队服役,为守卫祖国海疆贡献力量。
2017年,他们结合“赞颂辉煌成就、赓续红色基因、支持改革强军”主题,组织大学生走进东兴、凭祥等设有国门口岸的边境县市,切身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祖国边海防建设成就,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活动主题的精准对接,有效促进了国防教育的提质增效。广西军区领导告诉记者,“走边关、进军营”主题活动激发爱党爱国爱军“热传递”效应,带来良好政治、社会和军事效益,更激发了大学生参军报国热情。据统计,近年来广西大学生入伍比例逐年攀高,去年大学生入伍比例达到66.5%,比2017年增长了7.6个百分点,广西征兵“五率”考评位列全国第一名。
覆盖面更广,声音传四方
今年5月,大学生“走边关、进军营”主题活动首次邀请广西区内外新闻媒体参与,大学生和媒体记者一起参加活动。途中一个个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感人故事,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形成强烈反响,实现了主题活动覆盖面由重点人群向全民拓展,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许多读者听众第一时间留言。
大学生代表在中越666号界碑前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来自黑龙江的记者侯丽佳将此编发视频稿件,网友“北国风光”被年轻学子的爱国情怀感染,留言道:“为广西大学生点赞!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你们用激昂的歌声表达了对界碑的尊重,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自治区人防和边海防办公室副主任黄瀚告诉记者:“这次邀请媒体参与,通过他们把大学生在活动中的难忘经历报道出去,大力传递国防正能量,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广西边防,关注我们的国防建设。”
活动中,一段段难忘的巡边经历,一个个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不仅感动着每一名大学生代表,更让参与其中的新闻媒体感到肩上责任之重。
当大学生代表与媒体记者走进广西那坡县天池国防民兵哨所时,哨长凌尚前的感人事迹深深触动了大家。凌尚前18岁上哨开始守边生涯,两次主动放弃下哨进乡镇担任干部的机会,甘于清贫、默默坚守哨所39年。《青岛新闻》记者江东旭采访凌尚前后,感慨地说:“原来在祖国漫长的边防线上,除了边防官兵,还有一群边防民兵在默默坚守,作为媒体有责任把他们的先进事迹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关注戍边民兵。”
据统计,今年的活动中,受邀新闻媒体共刊发报道300余条(篇),活动不仅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实际效果,还传递出了全民国防广西好声音,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此项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讲好国防故事,打造特色品牌
■郭教仁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边陲,无数壮乡儿女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用鲜血和汗水绘就了一幅幅忠诚画卷,谱写了一首首青春与奉献的赞歌。自2009年起,广西军地每年结合年度国防教育主题,充分利用沿边沿海沿江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特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持续开展大学生“走边关、进军营”主题活动,讲好广西国防故事,打造全民国防教育特色品牌。
国防教育要不断创新,看得见、摸得着才能让红色血脉代代相续。广西以大学生群体为主,通过深入边境一线的口岸、军营、哨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开展接地气、冒热气的系列教育活动,有效增强高校学子的国防观念,使热爱国防、保卫国防成为社会各界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实现民族复兴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缅怀先烈、赓续精神,矢志不渝传承红色基因,努力让青年一代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自觉树立矢志强国强军的理想,切实担起时代之责,谋求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国防建设从来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主题活动中,广西军地注重讲好守土护边、富民兴边的感人故事,积极传递国防正能量,让爱国奉献成为时代风尚。同时,也让全民国防的意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