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罚不迁列

杨素治军与苏联处罚罪将


■张 翚 何林民

由于西方方面军应对不力,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处境一度被动

原 典

《百战奇略》罚战篇原文为:凡战,使士卒遇敌敢进而不敢退,退一寸者,必惩之以重刑,故可以取胜也。法(《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曰:“罚不迁列。”

罚战篇指出,作战中要使士兵在遭遇敌人时奋勇向前而不后退,必须对畏缩后退者施以重刑、严加惩处,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中也强调:“惩罚官兵过错要立即执行,决不姑息迁就。”

战 例

《百战奇略》罚战篇所附战例为,隋朝大将杨素每到大战前,就挑出犯有过失的士卒当场处决,多的时候一次杀掉百余人,少的时候也在10名以上。由于杀人太多,鲜血流至帐前,杨素却若无其事。两军对阵时,杨素先命300人做先锋冲击敌阵,若能冲乱敌阵,大军随后趁势猛攻。若先锋未能冲乱敌阵而退,一律斩杀。然后再派二三百人冲击敌阵,如果不胜而退,生还者仍全部处死。杨素如此做法,使得部下畏惧军法,作战时抱定必死之心杀敌。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面对纳粹德军的“闪击战”,苏军上下准备不足,损失惨重。1941年7月28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发布命令,决定枪决应对纳粹德军入侵不力的西方方面军司令、参谋长等,同时被枪决、判刑或解除职务的还有另外12名高级将领。对高级将领的严厉惩处,重新振作苏军原本低迷的士气,各级指挥员强烈认识到必须挡住敌人,必须守住阵地。经过艰苦卓绝的殊死奋战,苏军最终赢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计谋分析

赏要公正,罚要严明。赏罚分明,是古今中外治军的普遍规律。但应该注意,光靠惩罚并不能激发官兵的勇气血性,要让部队保持昂扬的战斗精神,除教育、训练外,惩戒官兵的力度、时机、手段都大有讲究。

惩戒要合理适度。军队是国家机器,但军人既不能滥杀,也不能被滥杀。孙子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5种品德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忽视任一方面,都有损指挥员的武德。而孙子“五德”的核心是“仁”,缺少了仁爱,其他“四德”就很容易失去正面价值,变成“奸智”“愚信”“鲁勇”“严酷”。杨素将败退回来的先锋一律处死,这种做法有一定合理性,但过于严苛。杨素战前刻意处死有过失的士兵立威,也十分残暴。如果对手是纪律严整的强敌,严酷苛刻地惩戒逼迫部属,非但达不到警示目的,反而会走向反面,激起兵变。秦朝暴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朝最终灭亡。三国时,蜀国大将张飞性格暴躁,动辄鞭挞左右,结果酒醉后被部将斩首。这些反面案例提醒我们,惩戒官兵不能简单粗暴,必须有理有节。

惩戒要及时果断。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热炉法则”,其核心要义除警示性、公平性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及时性。惩戒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能拖泥带水,不能有时间差。延迟处罚必然削弱惩戒效果,甚至让整个集体对法规制度产生怀疑。战争是两个对立集团你死我活的较量,一定意义上说,时间就是胜利。

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遭到严重失败,1941年6月27日,也就是战争爆发第5天,苏军西方方面军30万人被德军合围。6月30日,西方方面军领导全部被召回莫斯科。7月1日,除政委外,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参谋长等高级将领都被送交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当月执行枪决。正是凭借这种毫不手软、雷厉风行的及时惩戒,苏军广大官兵才深刻认清形势,义无反顾地与德国侵略者展开决死抗争。

惩戒要恩威并举。“慈不掌兵”乃治军铁律,指挥员对部属保持必要的威严,才能把他们打造成合格战士,但这并不是要求指挥员冷酷无情,相反,指挥员应与官兵建立密切融洽的内部关系,只是在原则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变通,唯有如此,才能在战场上打败对手。我国历史上百战不殆的“岳家军”“戚家军”都是这样的模范部队。《左传·桓公十一年》中提到,“师克在和,不在众”,只讲军纪、忽视情感,不可能带出雄师劲旅。

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一味强调军纪,为强迫士兵进攻越军阵地,美军用直升机将士兵机降至越军后方,有的士兵拒绝登机,宪兵就在身后持枪逼迫。恶劣的战场环境和冷漠的官兵关系,大大激化了美军内部矛盾,官兵反目、自相残杀,谋杀长官的恶性案件屡见不鲜。越战中,美军共死亡军官5600余人,其中竟有1013人是被己方士兵谋杀。事实证明,恩威并举、宽严相济,才能营造上下同欲、万众一心的内部关系,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战胜强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