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山之信仰


■潘玉毅

说起山,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青色的,不然何以有“青山”一词?然详加思索,人们又觉得山应该是墨黑色的,前人笔下,类似“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的句子举不胜举。而井冈山与人们印象里的山脉都不同,它是红色的,缘出有二:其一,山上最美的杜鹃花是红色的;其二,与山相关的精神是红色的。

井冈山的杜鹃花花期很长,可以从4月一直绵延到6月,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更令人称奇的是,此间的杜鹃花盛开时,有红、黄、白、紫多种颜色,各有各的好看。但美得最惊心动魄的还是红色的杜鹃。它们像燃烧的火焰,像奔放的热情,更像人心头那股不屈的意志——无论处境如何艰难,无论摔多少跟头、留下多少伤痕,依然坚挺傲骨,保持前行的动力。

当春风绿遍山原,当细雨浇透大地,一株株杜鹃花顺着崇山峻岭开满山坡。山花烂漫,不只好看,更兼壮观。且不说别的,单只那笔架山上十里杜鹃长廊,就足以叫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若我们有孙行者般腾云驾雾的本领,立于高处眺望,当可发现,因满山杜鹃集生成林,山与杜鹃,杜鹃与山,已然不可分。那情状,分明整座山都已长成一株硕大的杜鹃,就像星星之火烧成燎原之势。

国人在提到井冈山的时候,多半会忆及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不独是我,井冈山于很多人而言,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很多人出发的起点,也是很多人向往的归宿。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队伍抵达茨坪,把革命红旗插上地处湘赣边境的井冈山。次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残部与毛泽东会师,两军合并一处,计万余人,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此后,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人间的山峦,几经沧海,与千百年前相比,除了高低,并无不同。可是一旦有了人迹,它就拥有不一样的意义。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无数红军战士,以此为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并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随着时间的推移,井冈山精神成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信仰,也成了一座山的信仰、一个时代的信仰。时过境迁,虽然去井冈山可以有很多理由,可以看花的名义去,也可以赏景的名义去,但今人多数还是选择以朝圣的名义。

足迹所至,井冈山上古木参天,花繁叶茂。人在游览的时候,循着杜鹃身影,循着前人行踪,一步一停,满怀景仰;而山上的草木山石似通人语,言说着四时的雨雪风霜,言说着多年来的发展变化,就像一名资深导游,告诉你曾经的花怎样开又怎样落,告诉你谁曾经来过又走远了,告诉你此间百姓的生活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或许,于井冈山而言,草木如人,春开冬落,亦不过是过客一名。但生在此间,行至此间,草木也好,人也好,所得皆是一种精神的烛照。井冈山精神永存,一如山之信仰,亘古不变,不老不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