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走进军史馆:

感悟光荣传统 汲取奋进力量


今年年初,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军史场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理念、体系布局、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本期,请跟随我们的脚步走进我军的几家军史馆,看看他们如何教育激励官兵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赓续血脉。

——编 者

空降兵某军军史馆:血染战旗美如画

■刘治鑫 本报特约记者 蒋 龙

特级英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焚身岿然不动、孙占元拖着断腿与敌同归于尽……置身空降兵某军军史馆,英雄先烈的血性故事在人们心里激荡。

该馆馆藏文物1万余件、历史照片10万余幅,开馆9年来,累计接待70万余人次参观,先后被评为“国家国防教育基地” “全国首批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等。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这面战旗见证了红色血脉的一代代传承,让人肃然起敬!”5月上旬,该军所属某旅组织新兵和来队家属参观军史馆,新兵王浩在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前发出感叹。

这是一面曾飘扬在上甘岭战场的战旗,绣有“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几个大字,当年由该军前身部队8连连长李保成带上阵地。战斗中,为保存有生力量,8连官兵被迫转入坑道,随后与敌展开地面阵地争夺。白天敌人将阵地夺过去,官兵再利用夜晚将阵地夺回来。每次进行反击,这面红旗都会被重新插上阵地,经历一次次子弹穿、弹片崩,一位旗手倒下、另一位旗手又会冲上来。

阵地东侧有个敌军地堡,视野开阔、火力猛烈,部队在此多次受阻。8连两次组织爆破均未成功,担任掩护的战士赖发均机枪都打得散了架,连长李保成见他身上3处负伤,便让他下去包扎。

“不行,我非得去干掉它。”说罢,赖发均握着手雷,向敌地堡匍匐而去。接近地堡时,全身多处中弹且几乎耗尽体力的赖发均趴在弹坑里停歇片刻,之后攒足最后一丝力气,突然向前跃起,拉响手雷扑上敌地堡。敌人的地堡哑火了,21岁的赖发均壮烈牺牲。

面对生死考验,官兵毫不畏惧,抱定“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的信念坚守坑道14昼夜,最终将这面被敌人枪炮打了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上甘岭主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在馆内展出的众多文物中,四川籍军属李丽娟被一架由废旧的电缆和木材组成的软梯触动。汶川地震发生后,该军万余名官兵闻令而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

该军所属某团在绵竹市清平乡执行救灾任务。突然,一位衣衫褴褛的矿工跑来求助:该乡小木岭地区近千名群众被困深山,急待救援!这位矿工是从小木岭上的一条引水涵洞里摸索着出来报信的。

该团立即组织救援队奔赴小木岭。小木岭地势险要,唯一的进山公路被震断形成堰塞湖,大型施工设备无法开进,引水涵洞又在离山脚高约500米的半山腰,坡度达70°。官兵看到附近有大量电缆和木材,便决定连夜赶制软梯救群众。

5月18日,由6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开始徒手翻越涵洞。突击队员刘彬系上保险绳一点点往上爬,每前进一米都要消耗巨大体力。最后,他拽住被震断的电缆线爬上涵洞,并用早已血肉模糊的双手将战友一个个拉上来,成功搭建了软梯。从5月18日上午至20日傍晚,历时3天2夜,该团官兵通过这架搭在悬崖上的软梯,将被困的756名群众一个个背送下山。这架救命的软梯也被群众称为“生命天梯”。

历史文物再现英雄故事,专题展厅深化激励效果。“烈士英名,彪炳千秋”,看见这几个鲜红大字,前来参观的新兵和来队家属站在“烈士名录”展区,心情格外沉重。在中间红五星的映衬下,墙上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字映入参观者眼帘。“面对生死,先辈们都勇敢面对,困难面前我更不应退缩!”望着墙上先烈的名字,在军事考核中失利的新兵李中毅下定决心,回去以后一定要加班加点,努力克服困难,提升自己的训练成绩。

该馆馆长刘圣德介绍,馆内像这样触动参观者的历史文物与专题展区还有很多,它们不但拉近了部队官兵、地方群众与红色历史的距离,也让军史馆成为滋养官兵心灵的精神富矿,持续激发官兵当兵打仗、练兵打仗的热情。

“白老虎连”荣誉室:赓续血脉励后人

■王昭廷 本报特约记者 向 勇

“大刀队,抗敌仇……”5月上旬,临近部队野外驻训,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白老虎连”荣誉室,全连官兵重温抗战期间大刀队誓言,感悟连队光荣传统。

指导员徐洪刚说,连队一直坚持一个传统:每次大项任务前,官兵都会到荣誉室面向锦旗宣誓、重温历史。在众多传承下来的荣誉中,最能鼓舞官兵的是一面“战术技术相结合”的锦旗,它也是连队荣誉室的“镇室之宝”。

“白老虎连”前身为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一连。1948年3月,毛主席号召全军开展诉苦和“三查”运动。同年5月1日,七十四团召开练兵动员大会,开展轰轰烈烈的军事大练兵,干部以学习战术及指挥为主,战士以学习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四大技术为主。8月15日,二十五师进行阅兵和军事技术竞赛,一连一排荣获全师射击比赛第二名,二排荣获全师战术比武第一名,全连获纵队授予“战术技术相结合”锦旗。

一个多月后,这面锦旗成为“老沙保锦旗”故事的主角,并在连队几十年风雨征程中,激励着一代代视荣誉为生命的“白老虎连”官兵筑梦强军,奋勇拼搏。

1948年9月25日,在向锦州以北渗透、阻敌增援的战斗中,一连官兵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准备殊死一战。指导员田广文说:“我们坚持到天黑就是胜利!大家把随身的东西该毁的毁,该烧的烧,决不给敌人留下一片纸。”说完,他和连长把手表砸碎,司号员撕了号谱,通信员烧了联络旗,卫生员砸了药瓶,许多同志把笔记本、钢笔、津贴费等扔进火堆。

二排副排长沙万庆拿出随身携带的“战术技术相结合”锦旗,正要往火堆里扔,又猛然缩回了手。他想起了在“八一五”练兵大检阅的日子里,这面荣光闪闪的锦旗猎猎招展,战友们一个个精神焕发。沙万庆想,不能烧啊,这是全连同志努力换来的荣誉,是珍贵的纪念品。于是,他把锦旗紧紧捆在腰间,抱定人在旗在的决心。

战斗中,一连官兵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石头砸没了,就和敌人拼刺刀。沙万庆在与敌人拼刺刀时身受重伤,鲜血染红了他牢牢系在腰间的锦旗。沙万庆用手拔出敌人刺在自己身上的刀,继续与敌人搏斗。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灭,一连仅剩37名勇士,英勇而悲壮地完成阻击任务。“老沙保锦旗”的故事也口口相传至今。

两年前,“白老虎连”经历连队历史上第13次转隶,由齐鲁大地移防至祖国北疆。新装备列装后,寒冬来临,训练场上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却怎么也发动不了装备。电话请教厂家后才知道,新列装的装备在高寒地区油温水温必须提前预热,才能发动。于是,连队先后采集500余组装备在严寒条件下作战性能变化的数据,摸索总结出多种耐寒、防寒、抗寒招法,形成“严寒条件下装甲装备作战难题及应对手册”等成果。

移防两年来,连队的战车履带卷起千堆雪,留下探索的深深车辙。困难面前,荣誉室里的“镇室锦旗”时刻激励该连官兵攻克种种难题。在“白老虎连”官兵心中,“战术技术相结合”锦旗不仅代表着光辉过去,更将指引该连官兵向着强军的明天奋进,创造新荣誉。

南海舰队军史馆:英雄气魄有传承

■高忠鸿 张懋瑄

港城湛江市区主干道人民大道上,伫立着一座占地5400平方米的巍峨建筑,不时有过往行人翘首仰望,眼神中充满崇敬。建筑正面墙壁上,“南海舰队军史馆”7个金色大字熠熠发光。

这是一座浓缩南海舰队奋进历程的纪念馆,这是一座记载南海舰队英雄水兵光辉事迹的教育馆。走进馆中,历史航迹铺陈开来,令人震撼。

英雄人物肖像墙让人肃然起敬,烈士林文虎就是其中之一。

1950年5月25日,解放军中南军区陆海军联合发动了解放万山群岛的渡海登陆战斗。凌晨2时,火力船队副队长林文虎率“解放号”“劳动号”与“前进号”3艘炮艇作为第一梯队,首先出发。林文虎决心赶在天亮前乘敌不备近战突袭。

林文虎从敌方信号灯中判明,敌方旗舰是“太和号”护卫舰,排水量有1240吨。尽管双方舰艇吨位悬殊,林文虎还是毫不犹豫指挥排水量仅28吨的“解放号”向“太和号”扑去,对其进行猛烈射击,击伤敌司令员齐鸿章,致使敌舰阵乱作一团。接着,林文虎抓住战机,指挥“解放号”左冲右突,攻击其他船只,敌排水量1625吨的登陆舰“中海号”也被击中起火。林文虎率部一直奋战到天亮,最后为排除炮位故障,不幸中弹牺牲。

这次海战,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小舰打大舰的战例,为登陆部队解放万山各岛扫除了障碍。毛泽东主席赞扬这次海战“是人民海军首次英勇战例,应予表扬”,林文虎被中南军区追认为海军战斗英雄,他也是人民海军第一位战斗英雄。

在“八六海战”展位前,陈列着一块弹片,这是从“八一勋章”获得者麦贤得头部取出的那块弹片的仿制品。

时间回到1965年8月6日凌晨,麦贤得所在的“海上英雄艇”和兄弟舰艇正在海面巡逻,担任护渔任务。这时,国民党的“剑门号”与“章江号”闯进东山岛附近渔场。麦贤得受领命令后,驾驶炮艇向前冲去。

战斗中,一块弹片打进麦贤得的右前额,插到左侧靠近太阳穴的额叶里。他顿时失去知觉,跌倒在机舱中,在副指导员替他包扎伤口时才苏醒了过来。之后,他顽强地坚守战位,在剧烈摇摆的机舱里,摸索着检查机器、管路和阀门,保证舰艇正常运转。麦贤得忍受剧痛坚持战斗3小时,直至歼灭国民党军舰“章江号”与“剑门号”。

战斗结束后,麦贤得被送进医院,头部重伤给他带来了严重后遗症,但他克服种种困难,一边治疗,一边工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来南海舰队军史馆参观过的人,无不被这段光辉历史所感动,无不因英雄事迹而动容。刚入伍的新兵在这里扣好军旅人生第一粒扣子,退役老兵在这里追忆往昔热泪盈眶,广大民众则在这里读懂这支英雄舰队的赤胆忠心。

南海舰队某通信团女兵连战士鲍思瑶入伍前是家中“小公主”,从小在蜜罐中长大。参观军史馆后,她被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和光辉业绩深深打动,给自己定下 “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小目标”,军事训练从不叫苦叫累。不久前,通信团组织野外长途拉练。炎炎烈日,她跟着部队跨沟壑、穿荆棘,脚底板磨起两个大血泡。鲍思瑶干练地将两个血泡挑破,擦拭干净后,继续咬牙跟上队伍。

“在南海舰队历史中,一场场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斗,始终激荡着一股英雄气。”鲍思瑶说,英雄水兵就要有英雄气魄,作为新时代的南海卫士,自己和战友一定会接好革命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将勇敢顽强、敢打敢拼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让“红色家谱”走近官兵

■张凤印

一本“红色家谱”就是一本生动教材,一座军史场馆就是一座精神家园。军史场馆是我党我军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在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四有”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上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军史场馆建设已驶入“快车道”,但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主线不明、史料匮乏、展示手段落后、专业管理人才缺乏、配套机制落后等问题。个别单位,军史场馆要么常年大门紧闭,要么官兵不想来,看了记不住。有的战斗经过缺乏细节,相关史实缺乏佐证;有的随着移防和单位重组,一些历史文物的传承出现断裂,难以接续。

如何让红色历史走出场馆,让“红色家谱”走近官兵?新时代军史场馆建设,应坚持简约实用够用理念,不大兴土木,不搞形式主义。各级应纳入各单位整体营建规划,建设方案、经费使用、场馆维护等都要从实际出发,提升建设使用效益。

应着力挖掘英雄的精神价值,提升内涵。围绕军史中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广泛而全面地征集文物、资料,之后对史料、文物进行深度解读,全方位挖掘英雄人物与重大事件,以使参观者从这个精神殿堂不断获得政治滋养、历史启迪和精神动力。

应开发展示的新手段。以创新手段建好军史场馆,离不开现代技术。通过3D技术、数字模拟技术,可生动展现当年的战斗场景,营造时空穿越感,使官兵更好地感受当年先烈的英雄壮举,更好地激励官兵士气,弘扬军魂。此外,军史场馆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进行线上和线下互动,从而扩大军史场馆的影响力,努力让每一座军史场馆都成为展现人民军队光辉历史、见证强军壮阔进程的形象窗口。

图①:“白老虎连”官兵在学习“老沙保锦旗”的故事。

图②:空降兵某军军史馆。

图③:南沙官兵当年守卫南沙时所住“高脚屋”的模型。

图④:空降兵某军军史馆中天地雄师空降突击群雕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