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习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可以说,奋斗已经成为当今中华大地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高级技师张新停,年轻时成为一名钳工,20多年间从未换过岗位。当初和他一起进厂的44位工友改行的改行、跳槽的跳槽,只有他一个人留了下来。他的工作主要是制作标准严苛的测量工具,凭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韧劲毅力,练就了手工研磨精度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独门绝活,成为企业的关键技能带头人。张新停的成功,充分说明只要愿意奋斗、勤于奋斗、善于奋斗、坚持奋斗,即使岗位普通,也一定能实现梦想。
青春无限好,奋斗要趁早。在日新月异、你追我赶、奋力奔跑的新时代,我们只有振奋精神不懈怠、见贤思齐不自满,才能跟上步伐不掉队。然而,有的党员干部缺乏“闯”的精神、“拼”的干劲,搞建设、干工作“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赶中游”,还以“出头的椽子先烂”来搪塞自欺,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看似在岗却不在状态、看似用功却没有尽力。这都是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和奋斗精神缺失的表现。
奋斗是实践的、具体的,甚至是艰辛的。20世纪50年代热映的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有这样一段插曲“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这是奋斗之于幸福的生动写照,只有选择奋斗、选择吃苦,才能选择未来的收获。
诚然,强军兴军并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往往伴随着风险挑战。在困难险阻面前,是避重就轻绕道走、悲观消极不作为,还是坚定意志迎难上、加压奋进求作为,是对每名党员干部现实而又直接的考验。
好风凭借力,关键在努力。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奋斗精神,强军兴军的加速推进,既为我们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舞台,也愈加需要我们有奋斗的意志、奋斗的激情和奋斗的姿态、奋斗的行动。实现强军梦,靠的正是每一名官兵经年累月的意志磨砺和持之以恒的耕耘坚守。为此,要有宵衣旰食、夜不能寐的责任感;舍我其谁、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梗阻面前不气馁,始终对工作充满激情、对岗位付出真情。要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和奋斗姿态,在“我奋斗、我成长、我精彩、我快乐”中向着既定目标奋进,跑好强军征程上的“我们这一棒”,真正不负新时代、争取新业绩、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