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如何做到既灵活好用又经济实惠

智库支招美海军两栖舰队发展


■王 权 王院强

美海军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

两栖舰是专门输送登陆部队、装备和物资,并将它们送上滩头,以及在登陆中进行指挥和火力支援的专用舰艇。目前,美国海军拥有34艘大型两栖舰,堪称世界上最庞大的两栖舰队。然而,这一数量仍不能满足美军需求。美海军计划扩大两栖舰队规模,使其数量在未来几年达到38艘,以保证两个旅级规模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实施两栖作战。对此,美国智库“国际海事安全中心”刊文称,两栖舰是“烧钱大户”,一支规模庞大的两栖舰队可能会因花费太多而让美海军元气大伤。

单价高达16亿的“吞金兽”

美国海军少校莱恩·希尔格在“国际海事安全中心”网站刊文称,近期,国防部决定让“杜鲁门”号航母提前25年退役,以便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其他优先事项。他指出,如果单纯为省钱,海军不应只盯着航母或核潜艇,在这两类军舰身边,还潜伏着另外一只“吞金兽”——用于登陆作战的两栖舰。

对美军登陆部队指挥官来说,38艘这一数字仍稍显保守。他们表示,要完全满足美军日常需求,至少需要50艘两栖舰,如果在战时,这个数字还要翻上数番。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在一份题为《未来海军》的报告中也谈到两栖舰的规模问题。尽管未提及美军究竟需要多少艘两栖舰,但他认为,两栖舰队的规模应该更大,“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登陆部队同时在多地进行多场两栖作战。”

对此,希尔格指出,保有一支规模庞大的两栖舰队没有必要,可能会因花费太多而让海军元气大伤。“自2003年以来,美国海军拥有的两栖舰数量一直没有‘达标’,最多时也不过33艘。尽管理论上这一数字可能无法满足登陆作战‘同时、多地、多场’的要求,但现有安全形势证明足够用。迄今为止,海军陆战队的登陆作战从未因两栖舰数量不足而受到影响。”

美国政府问责局也发布报告称,维持一支数量庞大的两栖舰队并非明智之举,海军甚至可能因此而破产。“理查德森声称,有信心在未来6年内建造至少5艘两栖舰。我们相信美国海军和造船厂具备此种实力,但不得不考虑的是,正在两栖舰队中服役的其他30余艘舰艇因老旧等原因需进行更换,而每换一艘,需花费高达16.43亿美元。如果将整支舰队都更换一遍,耗费的资金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谁也吃不消。”

保证规模,缩小舰员编制

那么,怎样才能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保证两栖舰队的规模呢?希尔格给出的答案之一是缩小舰员编制。美国海军退役舰长乔治·加尔多利斯基认为,舰员数量多少,直接影响到舰艇建造成本,以及后期维护和使用成本。

美国政府问责局报告也指出,在一艘军舰的寿命周期里,为舰员支出的“人头费”是最大开销之一。美海军在控制舰员编制规模方面做得并不好,岗位重复设置、人员冗余现象时有发生。数据显示,美国军舰上的舰员数量通常是其他国家同类型、同吨位军舰的1至2倍。比如,排水量1.6万吨的英国皇家海军海湾级船坞登陆舰,舰员编制228人。与之吨位相差无几的美海军惠特贝岛级和哈珀斯费里级船坞登陆舰,舰员编制人数则分别高达330人和410人。

希尔格研究后认为,美海军两栖舰舰员数量可以被压缩。“比如,一艘编制人数超过1000人的两栖攻击舰,有75至100人只承担值班或瞭望任务,他们的工作完全可以被其他人替代。”美海军也意识到压缩人工成本节约经费的重要性,目前正在濒海战斗舰和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进行试验。美海军还试图借助自动驾驶、现代化损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大幅缩减军舰上的人员数量,以压缩造舰成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在舰队规模和舰员数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以最小规模的人员保证最多数量的两栖战舰运作。”

为民用船加入军事元素

必要时征用大型民用运输船,是保证两栖舰队规模的另外一个手段。

“国际海事安全中心”报道称,一些拥有军事元素的大型客货运输船,完全可以在战时用来运输登陆部队的人员和装备,以弥补两栖登陆舰数量不足的缺陷。这样,海军在和平时期就可以用最少的两栖舰维持舰队“骨架”,而不必花费巨资建造暂时派不上用场的登陆舰或两栖攻击舰。

美国海军学院教授、退役舰长韦恩·休斯指出,让大型民用运输船扮演军用两栖舰的角色,可以不必过多担心安全问题。休斯在对反舰导弹攻击数据进行研究后指出,要击沉一艘大吨位运输船,至少需要直接命中两枚以上。如果有护航舰艇保护,大型运输船被击中的概率会降低至少60%。“运输船吨位越大、护航舰艇越多,在战斗中的生存概率就越高。”

希尔格指出,被征用来“民转军”的大型客货运输船,应该在设计时就加入军事元素,即考虑将来加装有限自卫武器、军用通信设备、先进损管系统等。“实际上,这只是一些预留设计,不会给舰艇建造增加过多额外成本。通过这种方式建造出来的运输船,会比建造专门的军用两栖舰实惠得多。”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