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老兵不“老”


■温 金

我要找到你,终于见到你,军地各界多方努力,终让两位老兵60多年后重逢团聚,圆了多年的心愿。当88岁的李墨森和90岁的王庆先两位老兵见面时,一句“敬礼”一下子把我们带回了他们当兵的日子,画面也定格在了那段峥嵘岁月,让人肃然起敬。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岭!”李墨森、王庆先只是老兵群体的一个缩影,进入和平年代,千千万万个老兵“一声令下”即转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告别了战场的硝烟,回归了生活的平淡,虽远离军营,但从未远行。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身体力行,用一辈子的时间写下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无比热爱。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2017年6月,习主席在山西考察工作时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帮助老兵寻找战友”的消息之所以感动无数网友,并被扩散转发,“只为圆老兵的梦”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放眼当下,全国像李墨森似的老兵有很多,各界也还会继续找下去,皆源于对老兵“战友情”的无比崇敬之心。

报国道路千万条,投身军旅最荣光。著名诗人艾青曾深情写道,“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种对生我养我的祖国母亲的炽烈情感,始终流淌在每个人的血脉中,激励着一代代热血青年矢志报国、英勇献身。李墨森、王庆先两位老兵70年后再相见虽年事已高,但穿透人民军队的光荣征程,我们看到的仍是一个个伟岸身躯,在烽火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险时他们挺身而出、一往无前,这才是老兵的真实写照,更是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远的精神图腾。

靠近你、读懂你。我们常说,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感到珍贵。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兵的日子”也愈发成为老兵魂牵梦绕的念想。当兵的日子,展示的是老兵“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旺盛斗志;当兵的日子,彰显的是老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担当;当兵的日子,体现的是老兵“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号令意识,这些早已经融注到了老兵的血脉中,固化为了他们的精神财富,不会悄然磨灭。正所谓,当兵一阵子,受益一辈子。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践行,是最有力的传承。即便身患重病,李墨森也不忘“叮嘱后辈把我们未完成的事继续干下去”,话虽简单,却意味深长,凝结了无数老兵埋藏心底的夙愿,更饱含着他们对中国梦强军梦的无限期许。我们就是要把老兵的这种愿景化作动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立足本职岗位,练就过硬本领,努力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致敬老兵,军魂永恒。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