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修订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增加了格斗基础、战场医疗救护、核生化防护等内容。高校军事课提升“含军量”、增强“硝烟味”不仅是培养优质后备兵员的需要,更是强健民族精神、体魄的有益途径。
“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对当时的社会武风不兴、民众体魄不强表现出忧虑,并强调“体育之目的,不仅在养生,还在卫国。”今天的中国,虽已跻身体育强国之林,但青少年整体精神体魄状态不容乐观。部分中小学生被呵护成“温室花朵”,缺少“文明精神、野蛮体魄”的锤炼;部分学校对安全教育、防灾减灾演练重视多,对体力、耐力需求大的体育锻炼开展少。前不久出现的“少年娘则国娘”的讨论中,众多网友对精神抖擞地做侧体翻、下腰、跳马等“别人家孩子”的幼儿教育,“跳着毛利战舞送别同学”的阳光少年羡慕不已。社会青年体育锻炼不够,客观上造成了近年来征兵体检淘汰率偏高。
“魂魄化成精卫鸟,血华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我们这个曾经遭受百年屈辱、外族入侵的国家,每寸山河都洒过争取独立与自由的烈士热血,崛起的中国更是自强不屈、拼搏奋斗的成果。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无不是“视死如归、血战到底”创造的胜利奇迹。从茫茫戈壁涌现的“两弹一星”精神、石油会战涌现的“铁人精神”,再到改革开放前沿的“拓荒牛精神”,体育战线的“女排精神”,无不是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即使在和平年代,国家安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考验仍然不少,不可任由歌舞升平湮灭血性胆气,不可让阴柔化、脂粉气拖累青春梦想。
格斗强体魄,硝烟壮胆气。军队作为风险挑战更多、磨砺摔打更多的特殊集体,更能涵养浩然之气、血性之勇。“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中,将个人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的“核司令”程开甲,苦守孤岛32载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高喊“你退后,让我来”的排雷英雄杜富国,路见不平显身手的退役军人吕保民,“史上最牛”川航机长刘传健……他们无不把军旅磨炼的品质、培养的技能展现在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他们是青少年最该追的星、最该学的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国防教育中浓厚军味、增强战味、突出兵味,强化射击与战术、格斗基础、战场医疗救护、核生化防护等训练,是用逼真的军营环境强魂壮体的有效途径,相信所有知识的积累、精神的锤炼,都将在富国强军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