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报道,五角大楼决定在欧洲重新启用冷战时期的“动态部署”战略,以对俄罗斯实施强大的战略威慑。对此,有分析指出,从目前情况看,该战略不仅很难成为美军应对“大国战略竞争”的“良方”,而且极有可能对美军战备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欧洲成为战略“试验场”
美国《星条旗报》近日刊文称,当前,美国武装部队正在重新掌握快速部署军队的技巧,以适应五角大楼提出的“动态部署”战略,即美军必须能在没有预测的情况下进行调动,以保持与敌人的力量平衡。
美国所披露的“动态部署”战略(又称“动态力量部署”战略),主要是指美军近期在欧洲的军力部署实践。该战略在北约2018年“军刀打击”联合军演中初露端倪,当时,北约部队“大幅缩短了兵力部署时间”。据一名美军参演军官透露,北约装甲部队从德国出发到达波兰的时间由2017年的9天缩短至5天。
今年3月,美军首次公开测试“动态部署”战略,3月14日,来自得克萨斯州布利斯堡基地的1500名美国陆军官兵,受令向欧洲快速集结。据称,这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陆军首次向欧洲快速部署。3月21日,300多名官兵抵达德国柏林泰格尔机场,随后从德国迅速赶往波兰,与波兰军队举行联合演习,并启用先期部署在荷兰(此时已部署至波兰)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布莱德利”战车和其他装备,其余1200名官兵紧随其后。结束任务后,美军官兵返回本土驻地,武器装备则运回荷兰。
对于此次行动,美国陆军在一份声明中宣称:“我们有能力迅速向欧洲战区增派随时能战的部队。”美国陆军国民警卫队驻欧洲副指挥官约翰·格隆斯基表示,美军将会定期测试“动态部署”战略,这样,任何对手都无法预测美军会出现在什么地方,这不仅对美国国家安全有好处,而且有助于威慑敌人。此外,美国媒体还透露,作为美军“战备倡议”的一部分,北约正在研究在军事冲突爆发30日内部署30个陆军营、30个空军中队和30艘战舰的方案。
“大国战略竞争的良方”
“动态部署”战略最早可追溯到冷战时期,当时美国在欧洲前沿部署武装部队,并“要求部队必须随时随地机动,以保持与敌人的力量平衡”。在2018年发布的《国防战略报告》中,特朗普政府重提“动态部署”战略,要求在维持应对大规模作战基本战力的前提下,以全球化后勤保障体系为依托,灵活预置适当规模的联合作战力量,以战略上的可预测性和战役上的不可预测性,为己方战略决策者提供更好的军事选项,迫使对手在不利条件下作战,最终挫败对方行动,实现己方意图。
一年来,“动态部署”战略在美军高层得到广泛认同,被视为应对“大国战略竞争”的“良方”。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认为,“动态部署”战略具有三大关键特征,即不可预测性、敏捷性和主动性。其中,不可预测性是指通过灵活的兵力部署,让竞争对手毫无准备,使其质疑部署的战略意图,最终放弃原来的战略统筹或战役计划。敏捷性是指力量预置能够做到快速灵活。主动性是指美军的部署行动经过多次思考和论证,并非疲于招架的应急之策。
战略目的恐难达成
与冷战时期剑指苏联类似,“动态部署”战略当前的“靶标”主要是俄罗斯。对于美军首次在欧洲测试“动态部署”战略,美联社评论称,此举旨在强化对俄罗斯的威慑。从当前情况看,作为一个尚未成型的战略,“动态部署”要想真正付诸实践,既需要美军通过作战条令对作战行动的全过程、各环节进行规范,也需要美国同盟友和伙伴就该战略达成一致。应该说,“动态部署”与其说是一种战略,不如说是一种战略构想。
此外,即便未来付诸实践,“动态部署”战略也很难奏效。一方面,该战略难以有效威慑俄罗斯。“动态部署”三大特征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是,美军“动态部署力量”是一支小而精的部队。这种部署模式对军事弱国也许会取得较好的威慑效果,但对于在欧洲边境地区屯有重兵的俄罗斯来说,美军少数精锐力量“从天而降”不会对其形成太大威慑。而在俄军较为完善的侦察监视体系下,美军航母等战略打击平台也很难实现“不期而至”。因此,“动态部署”战略充其量只会让俄罗斯愈发警觉,很难让其惊慌失措。
另一方面,“动态部署”战略或将对美军战备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该战略目前仅在美军高层中获得认可,但在各军种、战区反响平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可能对美军战备工作造成较大冲击。《国防战略报告》已经明确,“动态部署”战略实施的前提是美军维持应对大规模作战的基本战力。然而,美军当前的战备状态饱受诟病。以陆军为例,仅有1/3的部队能够达到规定的战备状态,尤其是步兵部队的战备训练较为松弛,战斗力下滑问题突出。客观而言,美军当前的战备状态很难满足“动态部署”战略的需要。同时,由于该战略灵活多变的特点,美军未来的训练和部署工作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战备状态或将进一步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