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吴起练兵与抗大办学


■毛炜豪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

原 典

《百战奇略》教战篇原文为:凡欲兴师,必先教战。三军之士,素习离合聚散之法,备谙坐作进退之令,使之遇敌,视旌麾以应变,听金鼓而进退,如此则战无不胜。法(指《论语·子路第十三》)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教战篇强调教育训练对于作战的重要性,认为凡是准备用兵,必先训练部队。要使全军平时练好分散与集合阵法,熟悉起坐和进退号令。与敌人进行战斗时,部队可根据旗帜挥动而变化,可听战鼓声响前进后退。

战 例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提出,用兵的原则首先是教育训练部队。1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10人,以此类推可以教会全军。每种动作、队形变化,都要反复练习直至全部掌握。吴起一生在大规模战斗中未尝败绩,这与其重视练兵是分不开的。

1936年6月,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开学,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窑洞大学”由此诞生。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抗大培养出10余万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如火种一般播撒全军,为我党我军发展壮大,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发挥了先锋模范和砥柱中坚作用。据统计,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中,18位毕业于抗大。新中国成立之初,地方省、部级干部中,抗大学员更是比比皆是。

计谋分析

毛泽东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战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训练部队是战前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部队训练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强大军队离不开科学训练,而不同的训练方式之间,总有着一些共同特征。

合理组训是“教战”基本前提。吴起为使魏军能够对抗秦军,重新对魏国部队进行编组,建立了魏军精锐“魏武卒”。“魏武卒”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亦称“千人”)一人。这种编制使庞大的军队成为有机整体,指挥官调兵遣将、灵活自如。此外,吴起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这种“裂变式”的训练方式,短时间内大大提高魏国士兵战斗素养。吴起努力的成果在实战中得以显现,在魏国与秦国争夺关中河西地区的阴晋之战中,吴起率5万兵力击溃50万秦军,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抗大创办之初,就根据战争的需要,采取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育训练制度。由于前线形势不断变化,随时有学员入校,随时又有学员毕业,为适应这一情况,抗大总校采取灵活学制,8届学员学制不固定,短则半年,长则3年。在机构上,抗大在全国创办12所分校、5所陆军中学和1所附设中学,辗转于抗战前线,被称为“活动的课堂”“流动的学校”,通过以点带面、以少带多、以强带弱,培养出10多万军政干部。

选贤任能是“教战”首要原则。吴起为打造一支“虎狼之师”,在“魏武卒”的选拔上制定严苛标准。据《荀子》记载,“魏武卒”要能够披3层重甲和铁盔,拉开十二石的弓,背50支弩矢,持铁戟、佩长剑,携3天口粮,半天行军一百多里。史载,吴起率领素质极高的“魏武卒”,“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余者均解(不分胜负)”。

抗大发展中也始终恪守选贤任能的原则。“抗大抗大,越抗越大”,抗大之所以越办越大、越办越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贤任能。抗大历史上,毛泽东亲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朱德、叶剑英担任过以抗大三分校改编的军事学院院长,徐向前、刘伯承、罗瑞卿、滕代远、何长工等在不同时期担任过总校领导,李先念、陈毅、粟裕、陈赓、张云逸等兼任过抗大各分校领导,他们都是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抗大成立之初,邀请或选调一批经历过战争考验、具有丰富军事斗争经验的干部到抗大工作或授课,实现课堂与战场的对接。而抗大的学员或是从部队中抽调的优秀军政干部,或是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的优秀知识青年。

纪律严明是“教战”根本保证。据史书记载,“魏武卒”中曾有一士兵,在号令未出时贪功冒进。该士兵虽然提着两颗敌军头颅归阵,但吴起仍以军令当即处死,自此号令一出“魏武卒”莫敢违抗。阴晋之战中,秦军对魏军人数之优势,已经到了《孙子兵法》所谓稳操胜券的程度,但面对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魏武卒”,仍一败涂地。

党中央为办好抗大,不仅制定了正确办学方针和政策,还制定了严格工作制度和组织纪律。1937年4月,毛泽东为抗大制定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抗大以这一校训为指针,在加强军事、政治教育的同时,严格政治、军事和生活纪律,强调每一个命令下达前或每一项制度建立前,均须经过充分考虑,但命令一经下达或规定一经作出,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军队中不能违背命令,军事性质的学校,也一样的不能违背命令,这是铁的原则”。严明纪律约束下,抗大学员形成了优良作风。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抗大学员是最勇敢的作战骨干,以至于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声称:“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了边区的一半”,并叫嚣:“宁肯以阵亡20个日本兵换1个抗大学员,阵亡50个日本兵换1个抗大干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