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鸟啼,红花开,阳光照大路,少先队员扫墓来。墓前想烈士,心潮正澎湃,意志如长虹,气节像松柏。头可断,身可碎,钢铁红心色不改……”
这首《少先队员扫墓歌》,将我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半个世纪以前。那时我上小学,每年清明节前夕,学校都要组织我们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唱着这首歌,抬着用松柏枝扎成、上面缀满我们亲手制作的小白花的花圈,到距离学校5里路的烈士陵园扫墓。那里,长眠着上百位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
清明节为革命烈士扫墓,是我们那一代人感到特神圣的一件事。那场景,庄严而肃穆:我们挺直小脖颈列队,静静地听“老八路”站在战友墓前讲英雄故事;我们集体朗诵毛主席语录“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我们举起小拳头,向烈士宣誓“头可断,身可碎,钢铁红心色不改”。那时,在我们小小的心灵里,涌动的是对人民英雄的敬仰,感知的是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它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迸发出的则是做共产主义接班人、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半个世纪过去,已经成了退休老兵的我,对当年的场景仍念念不忘。每逢清明时节,那一幕幕镜头都会浮现于眼前,每每情不自禁,心中又唱起这首歌。
50多年了,这首歌一直在撩动我的英雄崇拜。学生时代,无论是读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的故事,还是听雷锋、欧阳海、王杰、蔡永祥的事迹,眼里常常闪着泪光,立志做一个像英雄一样的人。学校组织为烈军属家抬水扫地,我总是踊跃地出现在队伍里。入伍后,我虽然未能成为英雄、也并无气壮山河的故事,但身上始终充沛着英雄之气。每当看到诋毁、抹黑英雄的人和事,我总是义愤填膺,毅然拔剑,多次写下富有正义感、满满正能量的文字。
今又逢清明,翻拣旧事,绝无“先前阔”的炫耀之心,而是旨在现身说法一个事实:能让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从中年步入老年,历经半个世纪的风沙吹刮始终赤诚不改的英雄崇拜,得益于“小小少年”时的灌输教育,得益于“从娃娃抓起”的思想奠基。这是一种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共和国的土地上常在,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有幸;这种力量在中华民族中长存,实现伟大复兴梦有望!
然而,这些年让我感到痛心的是:就在我们这片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在衣食日渐丰足的现代人中间,这种对革命烈士的缅怀、对民族英雄的崇拜,却在互联网上出现的罔顾事实、抹黑英雄、丑化先贤、诽谤领袖的历史虚无主义诬蔑中,在不尊重英雄和历史、粗制滥造“雷剧”的胡编乱造中,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社会浮华和数典忘祖的傲慢轻蔑中,面临着被淡化被丢弃的危险。植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英雄情结、英雄崇拜,常常成了一声无奈的叹息,映衬的往往是被阻断的孤独、被恶搞的尴尬和无助。但是,一个古老文明的伟大民族的良知又告诉我们,现代人无权阻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脉息,绝不容许摧毁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支柱,我们要随时想到该为子孙留下点什么、烙印于这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应当是什么。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高举起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旗帜,把褒扬英雄、捍卫英雄,大力宣传英雄烈士的事迹、形象和精神价值,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记忆和民族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民族精神最宝贵的财富,彰显着远瞻和英明——从隆重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及阅兵仪式、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到建立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从立法设立烈士纪念日,到制定和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等。一件件重大举措,一桩桩鲜亮事实,让人民英雄扬眉吐气,让共和国正气盎然、正义昂扬!
今天,我们尤其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文学家担负起塑造英雄形象、讲好英雄故事、让英雄因子注入民族文化血脉的重任,培植学英雄的土壤和环境。
今天,我们必须对丑化英雄、诽谤烈士的恶劣行为依法查处、依法惩治,义正辞严地维护英雄形象,让法律成为捍卫英雄的坚强后盾和利器。
今天,我们不能将对英雄的崇敬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需要更多关爱英雄的鲜亮事实,拿出切实办法厚待英雄,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爱英雄的氛围。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眼下我们的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英雄文化教育,厚植崇尚英雄、敬仰烈士的环境土壤,让学生自觉用英雄人物为镜映照自己,从英雄人物的道德财富中汲取营养。
诚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英雄,但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是每个人应尽之义务。让英雄精神与我们一路同行,必将凝聚起13亿多人民团结奋斗的巨大力量,在勠力同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催生新的英雄,谱写新的英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