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万东明、记者钱晓虎报道:“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对我们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不久前,在江苏省沭阳县韩山镇季度工作分享会上,退役军人、韩山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刘保亚结合自身工作分享“致富经”,赢得阵阵掌声。
而两年前,刘保亚还是名“失意者”。“组织上没归属、生活上没着落、社会上没地位。”刘保亚从部队回到地方工作不久就面临单位改制,无奈下岗。虽几经创业,但因种种原因,都以失败告终。和刘保亚境况相似的退役军人,在韩山镇不在少数。
如何让退役军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想做事?如何解决农村人才短板这个薄弱点?面对发展中的这两个瓶颈,韩山镇党委一班人巧妙地破解了这两个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对退役军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提供了方向指引。”2017年,韩山镇党委书记潘亚超到各村帮困调研时发现,像刘保亚一样的退役军人虽然离开了部队,但组织观念强、管理能力好,是激发基层党支部活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合适人选。
“村支部书记的岗位怎么能轮到我?”刚开始刘保亚顾虑重重,潘亚超代表镇党委4次登门做工作,后经镇党委提名推荐,刘保亚最终决定走马上任。
有位就要有为。“韩山居委会6年换了8任书记,最大的问题就是党组织不健全。”上任伊始,刘保亚凭着在部队里培养的作风,首先从规范支部一班人行为做起。他以身作则,只要村民有需求,就随叫随到。随后,他又着手健全完善村里党组织,并要求每名党员从严格落实汇报制度做起,强化党组织作用发挥。如今,即便在外务工,该村党员都会通过电话按时汇报在外情况。
为了提高村民收入,刘保亚自费到浙江考察,并通过洽谈将当地工厂的粗加工“争取”到了村里,村民在家门口做手工就能赚到钱。“一人一年收入至少增加1万多元。”刘保亚动情地说:“当好基层支部书记,就是要把过去‘以情带兵’转化成‘以情待人’。”
“目前,在全镇12个行政村中,有半数以上村支部书记都是由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潘亚超告诉记者,镇里每年都会把退伍返乡的军人纳入村后备人才库,通过培养,合格即上岗。不仅如此,还调动优秀退役军人创业激情,让他们成为乡镇调整农业结构的致富带头人,助力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