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个别单位抓工作,一味强调“精品”、片面追求“极限”、刻意要求“超越”。笔者认为这种忽视基层承受能力的做法是一种“过度作为”,久而久之,定会空耗基层精力。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落实《通知》要求,为基层松绑减负,这种“过度作为”现象必须纠正。
所谓“过度作为”,就是不从实际着眼、不用实效考量,抓工作抓过了头、过了度。东汉学者贾谊在《论积贮疏》中讲,“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指事物都有其所能承受的限度,超过限度则物极必反。部队建设亦是如此。
工作中强调标准意识,追求精品卓越,无可厚非。但若跳出工作实践,创造“附加值”,这就走偏了。比如,有的因“过高”而“过度”,会议讲话句句都要标新立异,演示观摩制造“亮点”“看点”;有的因“过细”而“过度”,对基层不放心、不放手,抓工作越俎代庖;有的因“过多”而“过度”,检查多、会议多,干扰正常工作等等,导致基层疲于应付,冲击了备战打仗的主责主业。诸如此类的“过度作为”,其实已成为形式主义的变种、搞“形象工程”的平台,折射出个别领导机关工作理念和政绩观上的误区。
对于基层减负问题,习主席曾指出:“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减负就要纠治“过度作为”现象,要从制度和实施上正本清源。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最根本体现,要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绝不能为迎合领导喜好或自己分管,就揪住某项工作大抓特抓,应着眼部队全局和长远发展,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实、干实事上来。要层层压实责任。健全领导责任制,落实责任倒查机制,养成按级、按分工办事的习惯,把工作分好块、扒好堆,确保谁的工作谁落实、谁的责任谁担当。此外,还要搞好科学统筹。善于用全面、系统、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把各项工作协调好兼顾到,还要分清轻重缓急,盯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问题,要把打仗急需的、官兵期盼的往前排、往前赶,确保工作推进有序、落实有力,切实把更多时间精力聚焦到备战打仗的主责主业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