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辗转许多单位,我身边总会带着一本特殊的“连队日志”。它并非制式的牛皮纸封皮,就是随处可以买到的活页本,封面的污渍与蜡黄的纸质,印证着岁月刻下的斑驳。里面鼓鼓囊囊的书页,记录了我初涉军营的苦涩与酸甜。
翻开日志,扉页是密密麻麻的名字,有的字体娟秀细腻,有的狂野奔放,有的扭扭捏捏。我能说出上面每一个名字背后的故事。这本日志不仅仅属于我,也属于这上面的每一个名字。
下一页是我的日记:“2012年6月10日,今天到单位报到了,这20世纪70年代的建筑和乡下般的景致显得十分寒酸!那后面的菜园子,还有当兵的在种菜……”话不长,环绕的“注解”却很多。
“少见多怪”这几个字铿锵有力,应该是出自文书之手。“什么是当兵的在种菜,当兵的为啥不能种菜?”这行字就像大风吹过一边倒,肯定是一班长王磊留下的……说起这些凌乱的“注解”,也是一段有趣的回忆。
“2012年7月4日,今天又是我的夜哨,2点半到4点,非常好,前面睡不着,后面睡不了……”那时的我以副连职排长的命令分配下连,但连长要求我以一名新兵的身份体验生活,满心无奈的我只有借日记发泄情绪。
与上篇一样,它的周围出现了很多不同风格的字体。“我也站过这个哨,夜深人静,你听……那是连长的呼噜声,哈哈!”“谁啊,给我们大排安排这个哨,找死!”……
由于疏忽,我将日记落在了内务桌内,等想起来去拿的时候,发现前面所写的日记已经面目全非。
日记被别人看,还被添上注释和涂鸦,为此我跟许多战士大吵一架。这件事情也成为我的心病。
“2012年9月30日,一班长王磊找到我,以班长的身份对‘日记事件’向我道了歉,同时提醒我多跟战士交流,不要自命清高、一言不发。”王磊是个负责的班长,在关键时候提醒了一下我这个“后进”排长。
王磊的话我揣度很久,想出一个万全之策。“2012年10月15日,今天排务会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我把日记本给了战士们,并要求以后从班长开始,每天由一个人在上面写篇文章,文体字数不限,不署名。其他人可以随时传看、写点评。
刚开始的几天,这个做法并没有得到认可,写心得的人更像是在例行公事,有的甚至只写了句“一切正常”。反倒是我以前写的日记内容被点评得五花八门。大家都期望了解排长的所思所想,其好处也十分明显,战士们越来越喜欢主动跟我交流。
随着内容和点评越来越多,我发现这本日志不仅仅是记录,也是一个连队论坛,战士们热衷于把所看所想写在上面。
“今天训练非常累,感觉生病了,班长能否批下假。”后面有好几个不同字体的“不批”,有的还画上毫无美感的笑脸。
“谁看见我的黄脸盆了?”“一楼厕所有一个无人认领的黄脸盆,去看看。”“放下,那个是指导员贡献出来冲厕所的!”
这本不一样的“连队日志”逐渐受到大家的追捧,就连二排的兄弟们也参与其中,最后连长和指导员也加入进来。
这个本子我加了好几次页,战士们越来越喜欢写,越来越喜欢点评,越来越喜欢传看……这里面充满整个连队的家长里短、欢声笑语,有战士们的牢骚,有指导员的谆谆教诲,有炸药包捆绑秘籍,有寻物启事……
2013年11月30日,退伍时间来临,王磊也是其中一员,而我的调令也不期而至,我们都成了远走之人。临行前,他将日记本送到我手上,说这本就是我的东西,如今还给我,附带全连战士的祝福。
当我翻开第一页,满满的签字让我感慨万千……
基层的日子很苦,却成为我最怀念的时光,苦中带甜,多姿多彩。这本日志也成为我回望过去的媒介,每次翻看都能品出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