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砥砺爱国心 涵养家国情

学生研学的重心应是铸魂育人


■魏芊雨

刚刚过去的寒假,家有中小学生的父母们,微信朋友圈常常被各种各样的研学活动刷屏。自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并将研学旅行计入中小学生学分后,这一继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传统育才树人理念的教育方式,在全国火热铺开。寒暑假,成为学生研学旅行的高峰。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数据表明,去年全国研学旅行学校参与率已达38%。细品如火如荼的研学之旅,笔者也发现,有的研学活动偏重“行”之形式、“读”之内容,却忽略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培塑这个灵魂与根本。

研学,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具有综合实践育人功能。《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研学的目的在于“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也就是说,中小学生研学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培塑,应是其不可或缺的“魂”。

研学,也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素质教育中首要的是政治素质,即培养对民族、国家、政党、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立场、情感和态度。青少年多喜动厌静,对于他们来说,感性认识重于理性认识,相对于课堂教育,游玩性、体验性、知识性的研学旅行式教育更令人喜闻乐见、入心入脑。因此,在顶层设计及具体规划时有意识地植入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识,有利于更好地培塑新一代合格公民。

也许正因为此,教育部公布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中,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特质的单位占了不小比例。尤其是共青团中央推荐教育基地中,“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阵地占了半壁江山。为此,研学中,要有与书本密切相关的“学”,更不能缺少对国家和社会的“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悠悠万端,家国为大。我们站立的广袤国土,既有烟柳细雨的秀美,又有万里关山的壮阔;我们传承的璀璨文明,既有浅斟低唱的吟咏,又有铁马兵河的凯歌。这些,都理应成为研学中砥砺爱国心、涵养家国情的载体和依托。

在杭州,要去西湖边感受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也应到岳王庙前瞻仰“还我河山”匾额、激情吟唱《满江红》,感受精忠报国的英雄情怀。

在贵州,要去黄果树大瀑布探索自然之神奇,也应到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旧址,让学生在行走体验中,用脚步去丈量,亲身感受红军坚韧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

在唐山地震遗址,要学习掌握防灾自救知识,也应了解解放军官兵在抗震救灾中的奉献牺牲,培养为国为民的担当意识。

“教育在真实意义上发生在学校之外,只是偶尔发生在校内”。希望更多的中小学校在研学中注重家国情怀培塑,帮助学生走出小天地、面对大世界,拥有更宽广的视野、更深沉的忧患、更强烈的担当,让研学不仅成为学生学分的构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环,更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难忘、最珍贵的记忆,更全面、更深远的历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