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提高兵员征集的精准度


■张长建

“兵之胜在于篡卒”。目前,虽然我军兵员质量逐年提高,但兵员征集仍面临需求和征集不一致、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等矛盾,唯有提高兵员征集的精准度,才能破解这些难题。

需求提报要精准。兵役征集,军队是需方市场,不同岗位对兵员质量要求不同,必须按岗位需求进行征集,才能实现岗位与专业的对口。否则,就如同工厂制造产品一样,如果市场不需要,产品再好也卖不出去。为此,应采取“适时申请、逐级提报、有所侧重、分类汇总”的方式,根据部队需求精确组织开展征兵工作。以旅(团)级单位为基准,区分政治条件、身体条件、技术条件、特殊条件等不同类型,将本单位需要什么样的兵员,逐级上报至相关职能部门汇总并进行分析处理,切实廓清“需求迷雾”,真正做到“缺什么兵就召什么兵”。

兵员底数要精准。市场经济两大迷雾中的另一个迷雾就是“资源迷雾”,即资源有多少、怎么样、在哪里?同样,兵员征集也需要解决资源迷雾问题,精确摸清兵员底数。首先,在技术上做到全域覆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兵员数据库,真正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其次,在时段上做到全程贯穿。从中学阶段开始,就收集个人德才表现、身体状况等信息,避免“临时抱佛脚”。再次,在机制上做到全体联动。结合兵役登记工作,建立兵役、教育、公安、卫生部门和各相关院校资源共享机制,防止发生兵役机构“单打独斗”,数据采集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

任务分配要精准。征兵工作涉及不同地域、不同兵种、不同岗位需求等因素,既要优先考虑选拔学历层次高的青年入伍,又要结合实际,照顾具有其他方面优秀品质的青年参军,切实选好苗子,打好底子。为此,应改变以往按人口基数比例分配任务的做法,采取专业优先与地域兼顾相结合的方式,防止出现“吃大锅饭”、平均分配的现象。专业优先上,要秉持“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理念,需要什么专业就优先从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征召什么专业的兵员。在地域兼顾方面,哪个地方兵员数量多、质量高就向哪个地方倾斜,适当兼顾其他地方。

量化考评要精准。应按照“区分类别、量化打分,统一组织、分层实施”的方式,建立征兵质量标准体系。在考评方式上,针对不同学历、不同兵种,差别化设置体检标准,可区分政治品德、专业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精神、特长爱好等大项,再分若干个小项,分类设置权重,比如,一些技术兵种,对专业、学历要求比较高,而对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对此可适当放宽体检标准,确保高素质兵员能够应征入伍。在考评组织实施上,以县级单位为主体成立考评委员会,按照相应标准进行量化打分;省(市)级设立评审委员会,负责复核、受理投诉等工作;全国设立监督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考评工作,真正形成“考评权在地方、选拔权在部队、监督权在军委”的良好局面。

确定兵员要精准。审批定兵是征兵工作的核心环节,问题最敏感、群众最关注。如果处置不当,不仅部队难以选到合适的兵员,还容易引起群众对征兵工作的误解,挫伤应征青年的参军热情。比如,有的应征青年从小就想当空军,有的想到艰苦地区锻炼,如果被分配到其他部队和地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服役决心。对此,可以参与高考招生,采取“用人单位主导、职能部门协助,青年志愿申报、集体研究决定”的方式,由应征青年填报2~3个志愿,相关职能部门收集汇总后,结合量化打分排名情况,以差额比例推送至用人单位,用人单位集体研究予以确认并公示,既达到部队需求同个人意愿紧密结合,又能保证定兵环节的公开公平公正。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