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阿斯塔纳和谈框架的延续,近日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国领导人在俄南部城市索契就叙利亚问题再次举行会晤,三方领导人重点就叙利亚伊德利卜地区局势、美国从叙利亚撤军、恐怖主义等问题进行讨论。
“三国会晤”已轮流在三国举行多个回合,应当肯定三国会晤机制的积极意义。该会晤机制为各方搭建了政治对话的渠道,通过反复会晤构建或多或少的政治信任与相互合作的基础,为未来的政治和解创造一定的条件。俄、土、伊三国会晤取得的实质性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叙利亚的暴力升级,促进叙内战各方的停火。
目前,三国会晤机制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可能会制约该会晤机制未来作用的发挥。
首先,当前叙利亚问题的焦点在伊德利卜局势如何发展,这涉及俄罗斯、土耳其、伊朗、美国、叙利亚政府军和反对派以及库尔德武装在该地区最终利益争夺。在多方激烈博弈、争夺利益的情况下,各方很可能不会完全寄希望于政治解决进程。“以谈止战”的情况难以实现,“以战促谈”,即依据既定战场事实作为多边政治谈判筹码的可能性反倒更大。
其次,美国从叙利亚撤军在即,但撤退行动悬而未决,美军在叙利亚库尔德占领区和伊德利卜的存在依然会影响该地区的局势。库尔德武装和叙利亚反对派在美军的援助下战斗力尚存,不会拱手让俄、土、伊三国和叙利亚政府轻易决定自己的未来,即使美军最终撤离叙利亚,美国也一定会以各种方式介入叙利亚战后安排。俄、土、伊三国会晤机制实际上只能策略性冻结叙利亚的暴力冲突,并不是全面的政治和谈框架,很可能受到西方国家的破坏和干扰。
最后,俄、土、伊三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有合作的诉求,这是三国会晤的基础,但是三国间也因存在利益分歧而损害三国会晤机制的实质性作用。三国在叙利亚建立“冲突降级区”、打击“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保障国际人道主义援助通道、防范难民危机进一步发酵等方面有共同合作意愿,这些也是三国会晤机制最有可能取得成效的地方。然而,三国在库尔德问题、新叙利亚政府组建的政治解决方案以及对待美国的态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也使得三国会晤将是曲折的长效会晤,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总之,俄、土、伊三国会晤机制为叙利亚和平进程创造了希望,具有一定积极导向作用,但在短时期内尚无力解决当前叙利亚的核心问题。大国博弈、武装割据的现实以及暴力逻辑依然有可能在叙利亚未来局势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叙利亚和平的真正实现,仍需有关各方端正态度、坦诚沟通,协作配合解决面临的问题。
(作者单位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