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全域机动,重装备也要跨越千山万水,转运重装备的运输分队自然“压力山大”:不论身处陌生地域,还是遭遇不良天候,承重的车辆都要一路驰骋不“趴窝”。在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汽车团,有一个人却能够给分队官兵减压力增信心,这个人名叫王泽普。
王泽普是该汽车团的修理所所长兼工程师。而汽车团的官兵都习惯称呼他为“王工”,因为大家都清楚,工程师这个职称对于王泽普来说名符其实。
一次,团队赴西藏担负远程投送任务,重装备运输分队首次成建制翻越亚堆扎拉山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高原环境中,不仅人员会头晕乏力,而且车辆也会因低压缺氧动力不足,载着数十吨重的重装备行驶在高原盘山路上,极易发生突发情况。先行的友邻部队数辆运输车已在途中“趴窝”,一度影响大部队行动。
情况紧急,团领导限1天时间内拿出破解良策。王泽普二话不说,第一个钻到车底排查隐患。当时正值盛夏,车场地表温度高达50℃,王泽普在地上一躺就是2个多小时,把重装备运输车辆的200多条管路筛查一遍,把易发生爆裂的部位逐个作标记、量尺寸,并对油料的粘度和耐高温性进行检测……
根据隐患排查情况,王泽普带领业务骨干分析判断高原环境下车辆易发故障的原因,并及时研究出管路隔热法、分挡驾驶法、爆管快速抢救法等数种预防措施。获得团领导首肯后,王泽普结合自己多年行车经验,把各种预防措施一一传授给驾驶员,给他们吃下“定心丸”。
团领导介绍说,类似情况对王泽普来说可谓家常便饭。而关键时刻的突出表现,源于他平时的深钻细研。为提高重装备运输的速度和效益,他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带领全所人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重装备运输车轮胎个头大、重量沉,一旦发生故障,拆装费时费力。王泽普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液压泵升降技术,研制出大型轮胎拆装设备,用轴承旋转代替人力撬动转圈,使拆卸300斤的大轮胎变得轻而易举,既降低了官兵体力消耗,又提高了野战条件下快速抢修能力。
王泽普在组织车辆维修中,发现车库门在打开后容易受天气或惯性影响来回摆动,影响紧急出动。为此,他组织研制出库门开关自动锁止器,让车辆出入更便捷。
王泽普以其过硬的技术和作风,被汽车团官兵称为“重装备运输车的‘保健医生’”。随着经验的丰富,王泽普开始由“治已病”转向“治未病”。一次,团队配发某型重装备运输车,王泽普反复体验,提出油门踏板沉重、取力器开关设置不合理等14项建议,均被厂家采纳,使运输车的性能得到改进和提高。
“保健医生”处理的多是急症。一次,四级军士长张高举驾车去拉萨执行任务,行驶到一个陡坡时,载有制式装备的运输车油门拉线突然断裂!紧急停车后,王泽普从自己研制的“急救箱”中取出配件,迅速排除故障,使人员装备转危为安。
王泽普不仅驾驶过我军10余种运输车型,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而且参加了国际维和、抗震救灾、实兵演习等多项重大活动,荣获二级维和勋章,被联勤保障部队表彰为“十大精武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