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胶东半岛到辽宁北部,联勤保障部队第970医院——

踏海锤炼跨区支援能力


■刘成波 本报特约记者 汪学潮

“上级命令我院赶赴辽宁北部某地实施战场救护!”日前,正在胶东湾畔驻训的联勤保障部队第970医院接到上级命令后,迅速进行平战转换,连夜开赴任务一线。

傍晚时分,医院野战医疗分队乘坐数十台迷彩伪装车,向预定港口进发。驶入灯火通明的码头后,分队队员凭借平时练就的滚装技能,快速对制式装备进行装载。虽然不属于战斗分队,但不论是行进途中,还是宿营期间,每名队员都急救设备不离身。午夜时分,海风突起,轮船晃动厉害,被惊醒的队员护住身边装备器材,逐车巡检加固,并分成几组轮流值守。

次日清晨5时许,滚装船抵达辽东半岛某港口,面对结冰湿滑的甲板,队员们举步维艰。这时,院长李钢将事先准备好的麻袋等防滑物品铺在脚下,人员装备顺利下船。下船后,分队将装备装上铁路平板车,转乘火车穿越辽宁大地,马不停蹄奔赴目的地。

数九寒天,滴水成冰。到达指定区域后,大家顾不得旅途疲劳,立即安营扎寨。半小时后,野战救护所刚刚搭建完成,10多名“伤员”便被转运至救护所。

记者随“伤员”进入帐篷,一股暖流扑面而来。为防止伤员冻伤,医院增设了工业燃油取暖炉等设备,研制了寒区专用的复温保温系列装置。记者看到,“伤员”从救护车转到担架车后,立刻被扣上担架罩,原来,担架罩就是一种保温装置。在野战病房里,一种负压输液装置也让“伤员”暖意融融,这种装置不仅能够在救治转运中保持吊挂输液袋的平稳,而且还能解决输液袋裸露降温的难题。

依托野战复温保温装置,医疗分队连续作战,很快让10多名“伤员”脱离险情。“虽然平时做了一些跨区支援准备,但在临床上仍然遇到不少问题。”李钢介绍说,他们将以这次演练为契机,修订完善保障预案,加强针对性训练,确保遇有情况能够实施远程支援保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