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科技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南极考察船面临哪些风险


■高登义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南极海冰区航行

1月19日上午,受浓雾影响,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南极阿蒙森海冰区航行时与冰山碰撞,船舰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受伤。目前,“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情况正常,已经驶离阿蒙森海冰山密集区,于1月22日凌晨1时39分开始恢复正常走航观测。

消息传来,国人在为“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化险为夷感到惊喜之外,也希望了解更多关于极地考察船在南极考察的相关知识。

笔者曾三次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最南到达南纬73度。所乘考察船是“极地”号考察船和“白濑”号考察船,并负责“极地”号考察船的航线天气预报。

一般说来,要进入南极圈考察,考察船除了会遇上一般海上航行的困难外,还要面临来自4个方面的主要威胁,通过南半球西风带的大风浪,被厚度较大的海冰围困,靠近南极大陆时的冰崩,大雾天与冰山碰触。

一、南半球西风带是地球上最强的西风带,位于南纬50°至60°附近,通常需要航行5天至6天。期间,考察船往往会遇到1个至2个极低气压区域的气旋,气旋中往往伴有7级至8级以上的风浪和5米至10米的浪高。这样的风浪不会导致翻船,但往往令船上考察人员备受晕船折磨,难以开展工作。此时,航线天气预报员的责任是寻找较弱的气旋,使考察船经此通过南半球西风带,尽可能减小考察人员的痛苦。

二、世界上破冰能力最强的考察船是俄罗斯的“胜利50年”号,它是核动力考察船,最大可以破除3米厚的海冰,也就是说,即便是世界上最好的考察船,也并非“无冰不摧”。因此,一旦遇到的海冰厚度超过考察船的最大破冰厚度时,考察船就不容易通过了。此时,航线天气预报员要利用接收到的卫星资料,寻找相对厚度较小的海冰区域,使考察船伺机通过,或者向距离最近的其他考察船求助,这种做法符合国际规范,我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也曾救助过遇困的外国考察船。

三、冰川学家的研究表明,南极冰盖上的冰川运动有时会突然出现快速运动,或者叫“跃动”。当冰川“跃动”现象出现在南极冰盖边缘时,突然快速移动的冰川会冲下南极大陆边缘,坠入南大洋,掀起百米高的水柱,宛如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并推动大小不等的冰山快速前进,危及正在冰崩附近航行的考察船。1989年1月14日,我国“极地”号考察船在南极普利兹湾曾遭遇冰崩围困。冰崩现象很少出现,但几乎不可能提前预测。

四、根据南北极的气候研究表明,南极海域出现大雾天的几率远远比北极海域小。这是因为南极洲大陆的下降风除在夏季一二月风速稍小以外,其他月份的风速都在八级以上,不利于南极海域形成大雾。

在南极海域航行,如果遇到大雾天。一般情况下,可依靠考察船上的雷达设备提供预警。另外,考察船上的航线天气预报员可以利用卫星云图和冰况图提前知道大冰山的踪迹,做出预警。只有当卫星接收机不能正常工作时,才会无法提前预测。不过,考虑到南极海域的气候瞬息万变,除上面提到的这些风险外,考察者必须不断面对新情况,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航线困难。

(作者系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名誉主席)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