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年味越来越浓 心里越来越暖

辽宁省军区营口干休所“50个上门”服务为老干部排忧解难


本报讯 记者赵雷、通讯员徐子宁报道:“老首长,这是您订的糖饼!”1月22日,东北大地朔风扑面、呵气成霜,可辽宁省军区营口干休所老干部和遗属心里却暖意融融:一大早,炊事班战士夏明就将热乎乎的馒头、豆包和糖饼等主食送到了家中。吃着可口的饭菜,许多老干部激动不已:“年味越来越浓,心里越来越暖。”

“越是在万家团圆之时,越要实实在在地把温暖送到老干部身边。”该所所长王宝山告诉记者,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如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保障,让老干部和遗属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是当前该所官兵最关心的事。为此,他们围绕推进亲情化服务、个性化医疗、精细化保障,形成和完善了《“50个上门”服务制度》,为老干部和遗属排忧解难送温暖。

订报送报上门,法律帮助上门;卫生清理上门,车辆保障上门;疏通管道上门,代交费用上门;发放工资、服装费和军粮差价上门,节日送副食品上门……记者翻阅该所这一制度发现,上门服务囊括了营房建设、后勤保障、卫生医疗等方方面面内容。

据了解,为确保服务制度常态化推进、精细化落实,他们还把制度悬挂在墙上,制订小册子让官兵学习背记。通过每项制度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专业的人员分管,每周都有总结讲评等形式,确保服务制度根植工作人员心中,服务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

当天上午一上班,门诊部医生杨雷就背上血压仪、血糖仪和听诊器,开始到老干部家中巡诊。据杨医生介绍,为解决老干部紧急抢救问题,所里还探索研究家庭病房,为每名老干部和遗属配备一键式紧急呼叫系统,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门诊部就会第一时间上门处置。“子女不在身边,自己眼睛又花,剪指甲越来越困难!”借每天送药时机,门诊部护士董蕊,主动帮助老干部修剪指甲。在老干部徐惠民家里,营房职工暴志文正在疏通下水道……

为能及时了解、发现老干部的需求和困难,该所党委要求官兵经常问问老干部“还有什么事机关没办好,有什么新要求请您提出来”,并从老干部中聘请了监督员,对干休所人员服务保障工作进行全时监督。

岁寒新春来,暖流心中涌。连日来,该干休所主动上门解决了30余个困扰老干部和遗属的生活难题。老干部王柱根说:“所里这帮孩子,心比蚕儿吐丝还细,事比子女做得还实,这个年一定会过得很舒心!”

短评          

服务的主场在现场

■王宝山

服务老干部的工作在哪儿做、做在哪儿?

毋庸讳言,有的习惯于在办公室“坐等”上门求助;有的满足于发几个文件、搞几项活动;还有的是上级重视要求了,各级关注呼吁了,老干部申请需要了,不得不“集中”解决问题……种种态度和做法,偏离了服务保障的本质。

真情服务面对面,温暖才能心贴心。就干休所而言,服务老干部的主场在现场。主动到老干部中去谈一谈,到老干部家中看一看,亲耳倾听一下老干部的心声,亲手解决一下老干部的难题。凡此,只要积极改进服务方式,心里装着老干部,就没有解不开的结、没有办不了的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