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深圳市国动委严格落实集中办公制度

每月“碰头”,让两股劲拧成一根绳


■欧锦坚  本报记者 鲁文帝 臧晨雨

“想吃苹果却给个鸭梨”“盼了很久却杳无音信”……军事需求提报与后期落实矛盾是各级国动委履行职能使命的一道现实课题。如何更好对接部队所需与地方所能?1月18日,深圳市国动委在年度第一次集中办公会上,明确把原两个月一次的集中办公改为一月一次。

深圳市国动委常务副主任、深圳警备区司令员武启龙说:“市国动委集中办公模式推行一年来,各成员单位彼此增加了了解,增进了感情,过去那种遇事找不着人、找不对人、找到人还不熟悉情况的现象,逐步得到改善。军地双方‘两股劲’拧成‘一根绳’,协同更加默契,动员保障更加精准。”

找准行动的“靶心”

时间拨回到2017年以前。由于没有专门法规文件对国动委各专业办公室和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进行明确,深圳市国防动员工作出现人员指派随意,职责认识不清等问题。

知责定位才能各司其职。基于这一认识,深圳警备区印发《2018年深圳市国防动员工作要点》,探索推行集中办公制度。

一开始大家对多长时间集中一次意见不统一,个别单位还以工作“撞车”为由推脱。“国防无小事,定下来的事必须落实。”在警备区的推动下,市国动委每两个月组织各专业办公室联络员、各区人武部军事科长集中办公,有事研究工作,无事学习法规,拉单列表细化明确各级工作任务,集智攻关推进重难工作。

警备区动员处参谋田飞最先尝到集中办公的甜头。过去他负责动员潜力调查时,需专门召开会议部署任务,反复督导各单位按时间节点完成数据上报。现在大家每月“碰头”,责任清晰,不用督导,数据就按时交上来了。不仅如此,动员处利用集中办公机制,与各单位充分沟通联系,围绕医疗、经济、装备等9个方面12个专业进行分析,国防动员潜力数据统计从以前的12个行业拓展到20个行业,数据更准更真实,为下一步国防动员工作的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无缝的对接

把指头攥成拳头,不仅要集中办公,还要加强演练。在市国防动员指挥中心内,有3块LED屏,链接了交通监管、地理信息、气象信息等系统,可实时显示演练全程,大厅里,各专业办公室席位也有序分布。2018年12月,该市国动委在这里组织各成员单位、各区进行国防动员演练,由于军地密切协同,处置情况得当,几次受到上级机关的表扬。

“没有一年来的磨合,演练可能会漏洞百出。”市应急办人防处副处长范朝晖说,“深圳市国防动员指挥机构数年未组织大规模的国防动员演练,各专业办公室对国防动员工作不熟悉,职责也不明晰。通过集中办公,我们不仅熟悉了战位,明确了职责,也深切感受到,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主导者、实施者。”

武启龙告诉记者,利用集中办公模式的开展,他们与各专业办公室研究论证,充分发挥特区科技资源优势,探索组建了技术专家咨询动员、超级计算机服务、信息动员3支新型科技动员专业队伍,大幅提升了深圳市科技动员支援保障能力。

感受“战场”的硝烟

看新式装甲装备、练实弹射击、观最新作战纪录片,2018年10月,深圳市国动委组织各专业办公室和成员单位相关人员走进某合成旅过“军事日”。

演练场,新式装甲车、步兵战车,让众人眼前一亮。大家钻方舱、登战车、驾火炮……在狭小的空间里模拟指挥员、驾驶员、发射员。“这样‘硝烟味浓’的‘军事日’才有意义,希望以后能多闻‘硝烟味’,多穿迷彩服。”市交战办张纪欣说。

记者了解到,在规范集中办公制度的过程中,市国动委与各成员单位协调,将开展“军事日”活动作为集中办公制度的一个配套模式,让各单位成员在集中参训中增加了解,逐渐凝聚成紧密团结的集体。

“集中办公初步达到了纵向指挥更顺畅、横向协调更便捷、整体运转更高效的目的。”警备区动员处处长王志文告诉记者,今年他们还要继续开展联合演练,深化平时联训、急时联用的工作机制,巩固“1+1>2”的效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