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利刃之锋这样淬炼而成

——新疆军区某装甲团砥砺官兵血性虎气的新闻观察


■本报记者 黄宗兴 通讯员 林发明 赵治国

他们在和平年代创造精武奇迹——短短一年时间5人在国际赛场夺金并荣立一等功,这些年在上级比武中摘金夺银的官兵更是数不胜数。

他们用战斗姿态诠释铁血担当——团队常年砺兵天山南北、秣马喀喇昆仑,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让铁甲有了坚不可摧的硬度。

敢比磐石坚、敢为利刃锋。然而,要做利刃之锋谈何容易!官兵身上留下的累累伤疤,都讲述着一个与“血性”关联的精武故事。

数十年无战事,这个装甲团为何还能保留着当年那股威震敌胆的虎狼之气,这股血性虎气从何而来?

主题词 使命召唤

时刻准备为使命而战

2018年8月,当金灿灿的奖章挂在胸前,当嘹亮的国歌声在耳畔响起,凝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泪光闪闪的马帅深切地感受到一名中国军人的无上荣光。

2016年,马帅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坦克两项”集训取得了第四名。第四名,就意味着只能以“替补”身份出国参赛。

“替补”,很可能没上场的机会,去不去?

去!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马帅斩钉截铁地说:“打赢的使命在召唤,哪怕只是过去瞅一瞅,跟国内外参赛选手学一些真本事也是值得的。”

半决赛中,马帅意外地获得替补上阵的机会,助力中国队夺得银牌。

鲜花掌声过后,团里为马帅报请了二等功,而马帅却开心不起来,战场无亚军,真到了战场,第二名究竟意味啥?

那一刻,“誓夺第一”的念头就在脑海中扎下了根。

2017年,阴差阳错,马帅所在的小组没能获得参赛机会。

年年失望年年望。“一定要夺第一!”马帅说,一回到团里自己就反复摸索装备操作技巧、总结训练窍门,把汗水挥洒在练兵场。

去年8月的“苏沃洛夫突击”步战车组项目比赛中,练就过人本领的马帅助力车组力压群雄,在7个国家的参赛队中夺得第一。

为了这个“第一”,马帅付出了太多:岳父去世时,即将出国的马帅没能赶回去;孩子呱呱坠地时,刚踏上赛场的马帅只能抱歉地给妻子拨去安慰电话……

“全力以赴夺第一,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甚至可以说不只是为了那枚金牌。我只想在国际赛场上证明,中国军人就是比其他国家的军人更强,中国军队就是比其他国家的军队更行,这是每一名中国军人的使命!”面对记者的提问,马帅把“使命”两个字说得很响。

懂得了“使命”的意义,吃再多苦、流再多汗,都在所不惜。同样在国际比赛中夺得第一并荣立一等功的中士李建安,曾先后3次在入围前被淘汰。换了别人,可能都要崩溃了,可李建安次次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凭着“不得第一誓不休”的韧劲苦学巧练。

谈及这些,李建安总会提起团里一以贯之的使命传承。这个装甲团的两个连队是红军连队,前身部队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后转战于晋绥和大西北战场,立下过赫赫战功。

“硝烟弥漫的年代,革命先烈为了完成任务不惜牺牲一切,我们流血流汗又算得了什么!”中士吕玉生很少向人主动提起他下巴的伤疤,但全团官兵都知道,这是他为了荣誉一无所惜的见证。一次十分关键的淘汰赛,为了提升战车速度,吕玉生的下巴狠狠地撞上驾驶室前沿,顿时鲜血直流。尽管疼得厉害,可为了赢得大赛的入场券,小吕硬是连擦拭都顾不上。事后,医生才发现小吕下巴外翻的伤口竟然露出了骨头。

2017年8月在国际赛场夺得“军械能手”武器维修项目金牌的四级军士长高天龙,集训期间为了练就“固定火炮铸锄”的绝技,天天冒着高温抡上千锤;夺得轻武器维修与射击冠军的下士朱鹏为了练就过人的眼力和专注力,口袋里始终装着大米和针,一有空就掏出来“绣花”,常常刺得满手是血……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榜样就会成为一种力量。下连不久的列兵陈宝柱说,每次聆听这些“一等功臣”奋勇夺金的故事,就感到打赢使命在前方召唤,就有了奔向练兵场的冲动。

主题词 荣誉激励

让吃苦的兵真正吃香

荣誉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备受军人珍视,因为那是他们流血流汗的见证,是对他们拼搏奋斗的褒奖。

2018年12月,夺得全军“先知·兵圣-2018”战术级人机对抗挑战赛8项大奖的12名官兵冒着严寒,于凌晨时分返回营区。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团队官兵早已列队完毕,团常委手捧鲜花,在凛冽的寒风中迎接他们归来。

雪冷血热。望着一个个熟悉的身影,12名参赛官兵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因荣誉而赢得的荣光。

凯旋有鲜花相迎,佳绩亦有荣誉相伴。一次次趁热打铁的表彰奖励,在团队上下立起了备战打仗的风向标。

高炮连3名战士在超极限情况下,进行某型车载导弹射击6发6中,团领导为他们报请三等功。

装步营两名炮长对新型步战车试射,首发命中、发发命中,并整理出全新的训练数据。训练尖子快打快发,团队的表彰奖励也没有“慢半拍”,立功请示随即上报。

……

一回回“火线立功”的故事生动上映,在每名官兵心田播下了崇尚荣誉的种子。官兵在羡慕之余,也为团队荣誉激励的做法点赞,“精武吃香”的效应一次次在天寒地冻的练兵场上发酵扩散。

制度的保证,让荣誉激励源源不断。团党委结合最新颁布的《纪律条令》制定的《关于在战备训练中实施个人奖励的方案》,提倡各级党委、支部在练兵备战中常态化施奖,把奖励名额用在紧要时、火线上,不须攒到年底“算总账”。

在练兵场上争得荣誉,就有机会上电视、“上灯箱”、进团史。去年11月底,警侦连排长陈朝凡参加新疆军区侦察兵比武,武装奔袭时韧带拉伤不下火线,最终夺得排职军官综合第一。半个月出院回到营区,陈排长发现自己浴血拼搏的照片已经上了灯箱。

标兵沙场建功日,家人共享荣光时。去年9月,团党委派出专人分赴团队“一等功臣”高天龙和朱鹏的家乡,与当地政府领导一道,将立功喜报送到他们家中。接过丈夫的喜报,高天龙的妻子王霞激动得流出幸福的眼泪。当喜报送到朱鹏家中,朱鹏的奶奶乐得合不拢嘴:“来家里给鹏鹏说媳妇的,都快把门槛踩烂喽!”老人脸上洋溢着的,是无比的自豪。

让吃苦的兵吃香,就要让他们的家人脸上有光。新兵授衔仪式上,训练过硬新兵的家长被请到团队,一同感受孩子在军营的“成人礼”。新兵刘子毓的爸爸激动地道出心里话:“孩子为我争了光。把孩子送进部队,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荣誉激励不光停留在精神层面,在职务调整、住房分配上向精武标兵合理倾斜,也是团队的实在举措。四级军士长程江多次在比武中获得名次,“住房选择”的积分也随之水涨船高。爱人刚随军,程江就优先选择了一套公寓住房。

在荣誉的激励下,在全军叫得响的训练尖子、精武标兵在团队不断涌现: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冯世清、方政刚,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获得者达志喜……在国际、全军和军区比武中摘金夺银的官兵更是数不胜数。

“珍视官兵用汗水甚至鲜血换来的荣誉,让吃苦的兵真正吃香,这份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会让血性十足、沙场建功的勇士层出不尽。”团政委樊江伟在党委会上做出的庄重承诺,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主题词 摔打锤炼

任务就是最好磨刀石

提起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喀喇昆仑高原,很多人谈“高”色变。

对于常年征战喀喇昆仑高原的官兵来说,面临的难关不仅有风雪严寒和高原反应,更有对战斗力盲区的突破。

2014年6月,这个装甲团首次将某型坦克开到喀喇昆仑高原参加演习。在如此高的海拔对该型坦克进行实弹射击,没有任何经验和数据可以借鉴,海拔也超出火控计算机解算上限。而且,很多官兵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连正常走路都成问题。

打,还是不打?

越是艰难处,越须砺硬功。党委一班人研究后认为,海拔再高,也高不过打赢使命,必须结合演习任务摔打锤炼部队。不光要打,还要打出好成绩。

对此次演习,该团原四级军士长袁新杰记忆犹新。在高原上血压噌噌往上升,作为炮长专业教练员的袁新杰坚持吃止疼片、降压药,和战友摸索出了高海拔地区该型坦克实弹射击的训练窍门,当年就实现了首发命中。演习过后,一批像袁新杰这样不惧高原、敢打硬仗的训练尖子脱颖而出。

参加一次重大活动,血性虎气得到一次锤炼;完成一次急难任务,战斗精神得到一次升华。官兵的血性虎气在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摔打锤炼,利刃之锋在血与火的淬炼中熠熠生辉。

一次,一场全军性比赛迫在眉睫,官兵从未接触过该比赛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在困难面前有些人想的是后退,但这个装甲团的官兵想的却是无惧迎战,纷纷申请参赛并立下军令状。

“勤学苦练、攻坚克难、穷尽所有、顽强拼搏”,这一赛前集训口号成了无声的命令:每天都在克服时差、无限度延长训练时间中度过,没有午休和周末……官兵无惧挑战的血性,换来了这场巅峰对决的不俗战绩,多项大奖被该团参赛官兵收入囊中,让不少对手自叹不如。

勇于挑战禁区,敢于直面强敌,正是团队官兵的英雄本色。2016年初,该团一个加强步兵连充当“蓝军”,与首次跨越到戈壁荒漠的海军部队一个合成营进行“红蓝对抗”,捉对厮杀。尽管兵力对比悬殊,但全连官兵无一人申请中途退出,与“红军”展开激烈厮杀,天山大漠处处弥漫着打仗氛围。对抗结束,“红军”官兵不由竖起大拇指:“蓝军”部队有狼性,太难对付了!

训练就是打仗,营区就是战场。团队通过常态化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让官兵在一次次高强度、饱和式的比武考核中激发敢打恶仗、能打硬仗的血性。

“超级战士”比武竞赛,参赛官兵体能和技能都在连贯作业中经受超极限考验,一项项训练纪录被刷新。

战斗体能比拼,无论前一天训练强度有多大,官兵在比拼中都坚持全副武装、一战到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