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莫让“工作痕迹”代替干事成绩


■郭干干

最近,笔者到基层检查工作,发现一些单位喜欢将各种资料堆成山似的摆在台面上。一份份图文并茂的文件、内容翔实的笔记仿佛是在宣示只要资料越厚,工作也就落实得细致深入。但是,仔细翻阅资料不难发现,有的确实是工作留痕,有的却是突击“补痕”,更有部分是无中“造痕”。

工作留痕是一种工作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工作进展,梳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但一味追求工作留痕,却会出现为了留痕而留痕,甚至造痕的现象,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新的形式主义:学习笔记抄得整整齐齐,却不入脑走心;工作总结“全盘照搬”,只改名字、单位;教育计划为了留痕、迎检,一味“复制粘贴”,也不顾是否会水土不服等等。

现象出现在基层,根子却在机关。检查时热衷于听汇报、翻本子、看展板,检查工作沉不下去、落不到底。奉行“唯痕迹论”,只要计划有了、照片拍了,就认为活动有效,工作落实到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倘若每个部门都要以工作台账来检查基层工作的成效,那么基层仅仅是建立各类台账就已经精疲力尽,哪还有时间精力做好其他工作。

工作留痕本无过错,但要弄清楚“为什么留”“留什么”“怎么留”。留痕只是开展工作、检查工作的抓手,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只要工作有“里子”,检查就会有面子。工作成绩是做出来的,不是材料堆出来的,更不是“造痕”造出来的。一项工作只要是踏踏实实干了,即使没有留下完整痕迹,也会在实际中显现出效果。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想挤干工作留痕中的水分,首先要改变不合理的考核方式。机关对基层的检查工作要进行统一安排,切莫安排过多过密。有针对、有力度的检查才能避免流于形式,也能给基层减压。其次,领导干部还应经常深入基层,倾听基层声音,注重基层官兵的评价和建议,分清工作实绩和工作痕迹的主次轻重。如此,才能检查出工作实效,发现问题,最大程度挤干工作留痕中的水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