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各部队干部调职晋衔、选拔任用正当时,个别干部因体能考核不过关被一票否决,在军营引起热议。我军新一代《内务条令》第229条规定:军人应当严格执行通用体能训练标准,落实军人体重强制达标要求。
回顾我军历史即可发现,无论是红军时期,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始终把强健体能与战斗力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各部队积极利用战争间隙和休整期进行体能训练,尽最大努力保证指战员具有良好体能,适应残酷的战争环境,从而打赢一场场硬仗恶仗,甚至创造一个个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以红军长征为例,在没有机动装备的条件下,红军指战员就是凭着“铁脚板”抢夺泸定桥,就是靠着“钢身躯”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一次次围追堵截,直至取得最终的胜利。
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应该如何对待军人体能训练和考核问题?有人认为,信息化战争,科技、智慧、信息是制胜关键,官兵体能好坏早已不是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人认为,身处和平年代,又不在一线战斗岗位,体能好不好问题不大,只要把本职业务工作干好就行。这些言论显然是错误的,并且是和平积弊的典型体现。
强健体能,是部队备战打仗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官兵体能差,部队战斗力就不可能强,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如此。有关军事专家作过一项研究,从冷兵器时代到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时代,军人上战场时单兵负重不是越来越轻了,而是越来越重了。冷兵器时代,单兵负重主要是盔甲、刀剑和生活物资,约27公斤;机械化战争,单兵负重主要是枪支、弹药、头盔和生活物资,约34公斤;信息化战争,单兵负重不仅有枪支、弹药、头盔、防弹衣、生活物资,还有电子和光学设备,总重量达70公斤。并且,未来信息化战争节奏快、机动远、武器杀伤力大,战斗更加残酷,更需要参战官兵具有强健的身体。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陆军部队经常是一天机动几百公里,每名美军士兵身上背负的装备物资总重量达70公斤。因此,装备先进、信息化程度高的美军,要求士兵每天进行1小时的体能训练,能负重20公斤持续跑9公里;军官如果体能训练考核不合格,则不予晋职晋衔。俄军每季度都要考核军人体能,达标者授予军服标志符号,成绩优异者上涨一定幅度的工资,而体能考核连续3次不达标者则要退出现役。
体能是一支军队打胜仗的基础,在非战斗岗位工作的官兵也需要过硬的体能。未来信息化战争是全域作战,没有前后方之分,而且战争消耗大增,支援保障部队将成为敌重点打击目标。因此,非战斗岗位官兵同样面临体能的考验。
强军必强体能,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只要身穿军装,就要深刻认识到加强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只有体能过了关,才有通向战场的“入场券”,才可谈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