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军人”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名词。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知晓“他们”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给予安全感。
后来,我真正把这个词记在了心中。那时,父亲与我正翻看相册,指着一张合影里的男子说:“这是你三叔,他是一名军人。”父亲的语气中带着让人无法忽视的自豪感。自那时起,我心中“军人”的形象便与三叔画上等号。
父母与我居住在南方,与三叔分隔南北。我只在爷爷家过年时见过几次三叔。在我推开爷爷家门时,三叔穿着围裙,带着袖套,手中拿着扫帚,笑吟吟地看着我们道:“大哥大嫂来啦!哟!璇璇新年好啊!”那时我年岁尚小,只知道这位三叔是会陪爷爷说话的孝顺儿子,是会和父亲一起争着干家务的兄弟,是会给我发红包和陪我玩的长辈。在他身上,我找到了军人那一腔对家人化不开的柔情。
随着年龄增长,我开始有了烦恼、有了困惑。每当这时,总有一通来自北京的电话及时打来。三叔在电话中与我交流近况,面对问题展开讨论。每次与三叔的交谈,会渐渐冲淡我内心的烦躁。他告诉我,一定要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不要退缩。“面对未来,不要担忧与彷徨,需要的是一颗纯粹的本心与勇往直前的冲劲……”在与三叔一次次对话中,我感受到他身为军人的刚强。他的每一句激励,都给予我力量。在小升初时,他曾让我记住一句话“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后来这句话出现在我的初中入校自我简介中,陪伴我度过3年初中时光。
好几次过年,我在爷爷家都听见类似这样的对话——
“谁的电话?”
“齐的。”
“他回来过年吗?”
“哎,说是要值班,调不出时间。”
“那行,让他好好工作……没事,跟他说我们一切都好。”
电话是三叔打来的。每次挂断电话之后,爷爷奶奶的屋里总会有一段时间的沉默。爷爷会静静地端起一杯茶,而奶奶则默默地走向厨房开始准备年夜饭。
高考前,我在北京见到三叔。他瘦了、黑了,眼中的火却愈加明亮。在三叔的营院里,我看到一个大牌子,写着“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这20个字,让刚刚成年的我内心深处涌动着莫名的激动。
三叔就是这样一名军人。对我而言,他更是人生道路上的良师。在三叔身上,我看到的不仅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情,更有以身作则、将红色基因融入骨血的坚定。他让我明白什么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什么是铁骨铮铮、凛然正气,什么是青少年该有的社会担当。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军人一词在我心中早已不再是最初那个模糊的概念,而是我成长道路上一阵助力的风、一盏不灭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