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孟令生、王勇报道:元旦前夕,安徽省合肥警备区一名干部在军事训练考核中两项内容未达标,被通知暂缓发放年度奖励工资直到补考合格。对此,他欣然接受,全力备战补考。这是该警备区坚持依法治训、刚性问责落实的一个缩影。
去年,该军分区组织演练,空情预警、油料输送、跑道抢修等一套对接训练课目,让某军兵种勤务保障队官兵进行得有板有眼。然而,当考核组临机设置“敌情”时,现场处置却磕磕绊绊、勉勉强强。“过去参加演练,我们都有现成的‘剧本’,没想到这次演练无脚本、无预案,现场处置情况让我们满头流汗。”参演官兵尴尬地说。
演练场上唱折子戏、背台词、走程序,这些练兵备战的“虚花”,是打仗思想不牢、战备观念松懈催生的。该军分区党委一班人痛定思痛,梳理出练兵备战只喊口号、心思不聚焦、精力不倾斜、跟训不到位、督查走过场、问责不得力等思想问题。
他们刀刃向己,大力清除思想顽疾,树立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鲜明导向。同时,对照新一代军事训练大纲,聚焦指挥员的组织指挥、教练员的组织训练、民兵队伍的应急应战行动、专业分队的支援保障等,查找出练兵导向不明确、训练内容有缺项、备战与实战要求脱节等短板弱项。
前不久,该警备区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在大蜀山下拉开帷幕。千余名官兵、文职人员、民兵比武场上亮相。其中,民兵无人机分队等6支新型民兵力量也闪亮登场,成为比武场上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平时真打实备、真训实练,战时才能逢敌亮剑、克敌制胜。打仗需要什么就练什么、应急需要什么就考什么。”此次比武前,警备区党委一班人统一思想,让考核成为训练的“度量衡”,更成为训练的“风向标”,使官兵和民兵在练兵比武场上找差距、强内功。
据了解,此次练兵比武活动,他们区分不同对象,科学设置考核项目,既符合大纲要求,又体现实战所需,不预告想定作业,不预设标准答案,现场临机设题。全程组织比武考核的警备区战备建设处参谋李洪业说:“比武考核少了表面功夫,多了实战味道,没有两把刷子还真是难过关!”
考核后,该警备区严格施行“三个暂缓、一个优先”奖惩规定:个人考核成绩不合格的,暂缓晋职晋衔、暂缓评功评奖、暂缓发放年度奖励工资;单位总评成绩优良以上的,优先推荐参评“全面建设标兵单位”。此外,警备区纪委还对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坚决遏制讲情面等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