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值班人员被誉为“永远睁着的眼睛”,是实时观测敌人动向、赢得快速反应时间的关键人,其战备观念强烈与否、研判情况准确与否,攸关生死,责任重大,从二战珍珠港事件中美军作战值班员对敌情处置的教训就可见一斑。
那是1941年12月8日上午7时,珍珠港所在之瓦胡岛的一个陆军雷达站里,士兵埃利奥特正在值勤。当时已是开饭时间,送饭卡车还没有到。埃利奥特等得不耐烦,就开动雷达练习搜索。7时02分,雷达荧光屏显示出一大批目标:方向东北3度,距离220公里,正向瓦胡岛移动。大为吃惊的埃利奥特随即向情报中心报告。接电话的上等兵麦克唐纳感到问题严重,就把电话转接给当时的值班参谋泰勒中尉。泰勒中尉凭印象估摸美军近期的活动情况,就想当然地下了结论:“那是我们自己航空母舰上的飞机,或者是从美国西海岸飞来的B-17,不用担心。”此语一出,值班人员谁也没有心思再去理会荧光屏上那些亮点了。到了7时50分,日本海军的183架飞机冲出漫天朝霞,抵临珍珠港上空,一场浩劫就此发生——日机轮番攻击95分钟,击沉和重创各型战舰40余艘,炸毁飞机300多架,毙伤人员4500多名。
有位哲人说过:“如果指挥员的判断错了,胜利的希望就变得渺茫,这个时候只能靠浴血奋战的士兵来力挽狂澜。”面对云谲波诡的战争局势和战场态势,指挥员对敌情的判断出点差池也许不可避免,但像泰勒这样因个人的武断而招致的灾难,实在让人无法原谅。
历史经验教训提醒人们: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盲目自信的主观臆断,历来是指挥员分析判断情况的大忌。它可以置活生生的威胁于不顾,片面地认为战争不会降临,结果在盲目乐观之中,成为被宰的羔羊;它可能凭借个别事实而简单地“对号入座”,最终在扑朔迷离的复杂情况中一厢情愿地推导出错误的结论,直至战争爆发时,方能有所悔悟,却为时已晚。仔细想想,类似这种先入为主的心理行为在我们身边也不少——现在是和平环境,战争不可能爆发;我们是军事大国,别人肯定不会主动攻击我们;我军武器装备这么先进,对手一举一动都在侦察监视之下。可这些人似乎忘了这样一句名言:“战争是最难说清也最难让人捉摸的东西。”
军事家约米尼认为:“假使我要考选将才的话,对于能够把敌人行动判断得清清楚楚的人,我会把他列入第一名。而对于深通战略理论的人,却还要摆在次一等,因为这种理论讲起来固然头头是道,实际应用起来却非常困难。”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作战对手,就没有作战值班;没有随时把敌人的行动判断得清清楚楚的“合格证”,就没有担当作战值班重任的“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