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江西省瑞金市人武部助力大柏地乡脱贫纪事


■本报记者 郭冬明 通讯员 吴心意 刘 波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1933年,毛泽东回忆红军在瑞金市大柏地乡拼死一搏打败尾追之敌的经历,写下这首《菩萨蛮·大柏地》,让有着“瑞金北大门”之称的大柏地乡名满天下。

今年7月,大柏地乡再传捷报——全乡625户2620人脱贫,这片红色热土摘掉了贫困帽。乡党委书记梁宝英告诉记者,能够顺利脱贫,离不开瑞金市人武部的强力支持,是红军传人来到这里,带着群众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

“这是一片有恩于我们的红色热土!”每次提起大柏地,瑞金市人武部政委刘波总是满怀深情。的确,当年红军来到大柏地时,由于敌人封锁,物资给养十分困难。当地老表口粮不多,却将家中物资全部拿出来支援红军。“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我们是红军的传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老乡脱贫致富!”为此,人武部主动向市委请战,申请挂钩帮扶全市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大柏地乡杨古村。

杨古村位于三县交界处,交通极其不便,是深度贫困村。扶贫先扶志。人武部领导请来专家,与村“两委”一起研究制定“杨古村精准扶贫作战攻坚图”;人武部两位主官每个月不少于两次到村里现场办公,深入贫困户家中宣讲扶贫政策,帮助大家树立脱贫信心;从干部职工中挑选素质好、懂“三农”、能吃苦的同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和常驻队员,全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农忙时节组织民兵为烈军属和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庭帮种帮收……看到忙碌在田间地头的迷彩小分队,年近80岁的余道秀阿婆激动不已:“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

杨古村村民世代以种植水稻为生,缺乏致富渠道。人武部挂点该村后,请来农科专家,在对当地气候、土壤及地缘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后,为该村确定发展白莲、油茶、毛竹、光伏发电等产业致富项目。与此同时,人武部干部进村入户了解情况,为贫困户一户一策制定帮扶举措。

贫困户杨吉钿夫妇年老多病,一家6口仅靠微薄的种地收入维持生计。人武部一边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他们的危房进行维修改造,一边帮助其种植经济作物白莲,还帮助他们的儿子、儿媳到市区开了一间豆腐作坊。如今,老杨家的年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

人武部借双重领导的体制优势、联系军地的桥梁优势,充分协调军地资源参与脱贫攻坚。从2016年挂点帮扶以来,他们先后协调原南京军区善后办、陆军步兵学院等,投入340余万元对口支援八一希望小学建设、大柏地乡元坑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主动对接瑞金市相关单位和企业,借助“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和社会扶贫网捐助平台,帮助大柏地乡引入资金738万元投资建设18个项目。当地的老百姓都说:“解放军引来金凤凰,带领我们奔小康。”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今年夏天,人武部帮助杨古村脱贫摘帽后,当地老表自发在杨古村进村道路上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梦里山乡”4个大字。大柏地乡党委书记梁宝英介绍说,脱贫后的山区老表们有了新的梦想,希望大柏地战斗精神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实现小康生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