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小岗村兵民携手小康路


■陈友田 本报特约通讯员 朱明发

图①:小岗村民兵在街上巡逻。陈友田摄
图②:小岗村当年农家,也是大包干签字时的房屋。陈友田摄

12月11日,冬日的暖阳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显得安静而祥和,不时有旅游观光车从村里驶过,还有兴致勃勃的游客在村口拍照留念。

“稍息!立正!”干脆响亮的口令声从小岗村民兵之家传来。“目标小岗村牌楼、大包干纪念馆!齐步走!”伴随着口令声,一队执行巡逻任务的民兵出发了。鲜艳的红旗、整齐的步伐、飒爽的英姿,成为小岗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小岗村的活动比较多,来的游客也比较多,民兵连加强了巡逻,全力做好安全保障。”小岗村党委委员、民兵营长关正景介绍说,小岗村民兵连成立于2009年,10年来,小岗村民兵连在美丽乡村建设和基层民兵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巡逻打更,维护当地治安;发展现代农业,带领村民致富。无论何时,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民兵们的巡逻不只在白天。夜幕一降临,他们就开着电动巡逻车,从街道开始,到石马新区和严岗小区,再到两个较远的自然村,一个多小时才能跑一遍,每晚巡逻两次,风雨无阻。

民兵们的辛苦换来了小岗村的良好治安,村民周地盘说:“现在有了巡逻队,我敞开门睡觉都行。”

“我们民兵平时巡逻维护治安,关键时刻还是抢险救灾的突击队。”一边巡逻,关正景一边讲起了今年初的一次救灾经历。

1月3日至5日,凤阳普降大到暴雪,局部积雪深度达40至50厘米。“赶快抢救群众的蔬菜大棚!”灾情就是命令,5日凌晨,小岗村多名骨干民兵冒着大雪,深一脚、浅一脚奔向几个种植大户的塑料大棚。

此时,村民杨玉兵家的大棚已岌岌可危,看到民兵们赶到,他感动地流下热泪。民兵们一点点地清除着大棚上厚厚的积雪,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保住了杨玉兵家的全部大棚。

民兵们水没喝一口,又赶往别的菜农家。之后,他们又开着挖掘机,打通了村里几条主要干道,保证村民们能够顺利出行。

“民兵们还是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能手,这一片大棚蔬菜就是我们民兵杨伟栽种的。”关正景在一片大棚前停住了脚步。

今年31岁的杨伟是名退役军人,2013年,他回到家乡,参加了小岗村民兵连。家里人认为他读过书、当过兵,应该去外面闯荡。杨伟却说:“现在农村政策这么好,我要在家乡大干一番。”

2015年,杨伟通过专家指导和外出考察,流转了20亩土地,建起11个草莓大棚。从品种选择、管理大棚温度湿度到施农家肥、防治病虫害,杨伟钻研了两年多时间,成了草莓种植专家。

“去年纯收入11万元,今年我又流转了15亩土地,扩建到24个大棚。”杨伟高兴地说。在小岗村民兵的带领下,村民们收入大幅增长,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时代,我们小岗村将继续发扬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大包干精神,不忘初心,努力奋斗,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阳光下,关正景的眼前一片光明。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