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受大众青睐的常用手机应用程序持续追踪用户私人位置信息,并将这些数据卖给网络广告公司,这种做法令人担忧。
众所周知,对于像谷歌、脸书这样的网络广告行业巨头来说,用户在线活动信息非常重要。通过获取用户浏览数据以及实时位置信息,比如在哪些地方驻足停留过等,可使这些广告巨头更准确地把握用户心理,进而更精准地投放广告。不过,这些数据是怎样一步步泄露给网络广告行业巨头的呢?
为此,《纽约时报》对20个常用手机应用程序使用的位置跟踪服务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以网络广告服务商的广告收入为衡量指标,显示各类数据的追踪监控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提供这些手机应用程序的公司都在各自提供的位置追踪功能上附加免责声明,声称该程序只在使用时才会追踪和获取用户信息。但《纽约时报》的调查发现:在这些提供应用程序的服务商公司里,大多数公司可实时接收非常精确的用户位置数据,包括用户途经的街道名称等细节信息。
事实上,通过将手机应用程序的追踪范围隐藏在错综复杂的服务条款和细则中,这种追踪方式得以通过用户审核,甚至不乏以软“强制”方式迫使用户同意。而这些追踪“监视”得到的数据,精确到足以直接找到私人家庭住址,而且这种追踪监视现象很普遍。在《纽约时报》采访的这些公司中,几家公司声称,它们一年可追踪监控多达2亿台移动设备,这些设备上的数据信息每天通常更新1.4万次。
在现实生活中,像天气、交通和游戏等一些热门应用程序都会向广告公司出售这些用户数据。《纽约时报》调查的20款应用程序中,有17款程序与大约70家商业公司分享用户准确的位置信息,而且这些应用程序对用户产生的每条位置信息都不“放过”,甚至连监狱、犯罪现场、核电站等也不能幸免。
现实中,一些常用手机应用程序的位置追踪范围更详尽。相关权威数据表明,目前有1000多个手机应用程序使用特定的位置跟踪软件,在安卓设备上,这种位置追踪行为更猖獗,约有1200个应用程序使用位置跟踪软件,苹果系统的这类应用程序约有200个。出售用户位置数据是一项获利颇丰的大业务,有数据表明,2018年这一领域的销售额达到210亿美元。
尽管从技术角度讲,应用程序出售用户位置数据的做法是否涉嫌违法尚有争议,但这一做法的确剥夺了用户知情权。有评论认为,“位置信息能够暴露一个人生活中最私密的细节信息。比如,是否咨询过精神科医生、参加过什么会议……这些私人信息数据被出售,对用户来说是一件极危险的事情。”
换个角度思考,这一做法不仅危害到公民个人隐私权,对国防安全也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威胁。比如在国防和军队领域的工作人员,个人位置信息“曝光”,意味着工作场所“曝光”,一些重要军事基地的位置由此被“公之于众”,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