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喀喇昆仑山,哈气成冰。这天,天刚放亮,欧阳文就穿梭在运输车之间,和战士们一起装载连队过冬的物资。
“不是刚从医院回来吗?”有人问。他憨笑着挥挥手:“闲不住,能为山上守防的兄弟们做些事,我心里才踏实。”
欧阳文出生在广西百色一个农民家庭,作为西南民族大学1999级外语系第一个入党的学生,毕业那年,他谢绝待遇优厚的工作邀约,参军入伍来到新疆。
2004年初,欧阳文来到天文点边防连担任翻译。上山的路坑坑洼洼,欧阳文坐着巡逻车,一路哐啷哐啷,五脏六腑都快被颠了出来。连队位于喀喇昆仑高原腹地,海拔5170米,含氧量不足平原的45%,紫外线强度却是平原的4倍,年平均封山期长达6个月,没有季节更替。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南方小伙哪经得住这考验,刚下车,“咣”的一声,整个人就直挺挺栽在地上——严重高原反应。这一躺就是半个多月,每夜头痛欲裂。可他没想到,比头痛更难忍受的,还有无边无际的孤寂。连队方圆几百公里内荒无人烟,与外界的联系就靠一台程控座机电话。
“与世隔绝”的日子里,欧阳文将更多时间花在钻研专业知识上。记者翻开他案头厚厚的《边防政策与法规》,整本书被他用多色圆珠笔圈点备注,笔记像蚂蚁一样爬满了中缝和边角。在高原待过的人都知道,高海拔对人的脑力和记忆有较大损伤,但这些专业书籍,欧阳文倒背如流。为了把头脑“擦光磨亮”,除了英语之外,他还学习乌尔都语和印地语等多种语言,增加自己对外国文化和宗教的了解。欧阳文说:“当翻译,绝不是‘会翻译’这么简单。与外方沟通交流时,要有气场和立场,措辞得有礼有节、有理有据。”
戍边的这些年,欧阳文熟谙辖区内重要地物地貌,随手一指,一个山头、一条河流,甚至一块巨石,他都能快速准确说出它们的高程和名称。“即便再小、再不起眼,它们都是祖国的土地。”欧阳文说。一次,连队官兵对某高地以北地区进行巡逻检迹时,遇到3名在此牧马的邻国牧民。由于语言不通,双方人员比划半天也无济于事,直到欧阳文赶到,涉边问题才得到及时解决。
这件事让欧阳文沉思了许久:涉边无小事。在边境地区守防执勤,官兵得过语言关。为此,欧阳文决定在连队开设英语培训班,提高官兵的英语会话能力,同时他还编写了《边防执勤英语会话100句》,印发到每名官兵手中。实用有趣的英语课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很快,培训班就开到了团里。如今,在欧阳文的帮带和影响下,连队的战士都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先后有8名战士考学提干,15名即将退伍的老兵考上留疆干部,他也因工作出色,两次被上级表彰为“边防执勤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两次。
欧阳文常说:“天文点”就是他的家,战友就是他的家人。一次次出生入死、肝胆相照,让他和战友建立起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2005年8月,欧阳文跟随连队官兵上山,行至麻扎达坂休整时,由于身体不适,欧阳文下车腿软,整个身体往一侧的悬崖倒过去,幸亏战友及时拉住,才捡回这条命。还有一次,欧阳文带队连续一周执行野外驻训任务,在零下摄氏20多度的低温环境里,一名战士的双脚冻得失去知觉,欧阳文见状立即解开棉衣,将战士的脚放进怀里用大衣焐着。2015年9月16日,中央军委授予天文点边防连“团结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消息传来,欧阳文和战友们相互拥抱,喜极而泣。
入伍15年,欧阳文连续12次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戍边,足迹遍及辖区所有边防连队,其中9次在条件最艰苦的天文点边防连,累计巡逻500余次,成功参与处置险情上百次。眼看着欧阳文常年驻守高原,夫妻两地分居,领导多次提出让他下山换换岗位,却总是被他委婉谢绝。
“后悔吗?人生有多少个15年?倘若当年稍微犹豫一下,或许现在的境况就会大不一样。”记者问道。
“固国必先固边。既然选择了边关,便只顾风雪兼程。”欧阳文语气坚定。